近日,上市銀行2023年年報披露已基本結束,易金用卡业务部分國有大行和股份行2023年的额萎信用卡業務經營情況也隨之披露。
券商中國記者梳理各大銀行年報披露的行信详解信用卡數據後發現以下幾大特點:一是2023年信用卡總量排名前列的多家國有大行和股份行,發卡量出現明顯減少;二是减交多數銀行的信用卡交易金額普遍呈現萎縮,但不同銀行的易金用卡业务信用卡貸款餘額已出現分化;三是一些大行客戶的信用卡不良貸款率在上升,意味著客戶逾期情況進一步增多。额萎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行信详解銀行信用卡業務告別“跑馬圈地”的减交快速增長時代,已經進入“精耕細作”的易金用卡业务存量時代。信用卡新規即將全麵實施,额萎監管要求金融機構不得直接或者間接以發卡數量、行信详解客戶數量、减交市場占有率或者市場排名等作為單一或者主要考核指標。易金用卡业务
去年信用卡總量減少3100萬張
信用卡業務是额萎銀行零售戰略重點,也是中間業務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信用卡發卡量一直受到各大銀行的重視。
然而,與發展高峰期相比,當前國內商業銀行信用卡發卡量已從5年前高峰期的兩位數增速,逐漸下降至近兩年的個位數增速,直至2022年第四季度出現下降拐點,到了2023年,這一下降趨勢正在擴大。
今年3月,央行發布的《2023年支付體係運行總體情況》顯示,截至2023年末,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7.67億張,同比下降3.89%。也就是說,過去一年,信用卡總量共減少了3100萬張。而2022年信用卡總量的降幅僅為200萬張。
券商中國記者梳理銀行年報中的各項信用卡數據表明,不少信用卡數量排名前列的大中型銀行,信用卡發卡量降幅顯著,這一趨勢更多體現在部分大行中。
工商銀行2023年年報顯示,該行2023年末信用卡總量為1.53億張,同比減少約1200萬張;建設銀行年報顯示,該行2023年末信用卡總量也較上年減少約800萬張。
此外,招商銀行去年也減少約559萬張,平安銀行、交通銀行和浦發銀行較上年分別減少約437萬、318萬和296萬張。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信用卡大戶”在過去一年信用卡數量不僅沒有下降,反而仍在繼續快速增長。例如,廣發銀行2023年累計發卡數量較上年增長900萬張;中信銀行信用卡卡量較上年增加約892萬張;而中國銀行、興業銀行信用卡數量分別增加約584萬張和509萬張。
總體來看,已披露數據的銀行中,2023年末信用卡數量排名前列的分別為工商銀行1.53億張、中國銀行1.44億張、建設銀行1.32億張、廣發銀行1.18億張和中信銀行1.16億張。
信用卡新規嚴控“睡眠卡”
事實上,一個重要的背景是,信用卡新規對金融機構提出更多精細化管理要求。
為規範信用卡業務經營行為,原銀保監會、中國人民銀行已於2022年7月製定了《關於進一步促進信用卡業務規範健康發展的通知》,該新規將在2024年7月結束過渡整改期,進入全麵實施階段。
其中,信用卡新規明確要求,強化睡眠信用卡動態監測管理,嚴格控製占比,長期睡眠卡率超過20%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得新增發卡。對於長期睡眠卡的界定,監管指出是針對連續18個月以上、無主動交易且當前透支餘額、溢繳款為零的信用卡。
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銀行卡產業發展藍皮書(2023)》顯示,2022年信用卡累計發卡量11.4億張,當年發卡量減少0.3億張;累計活卡量6.5億張,信用卡活卡率僅為56.9%,低於監管提出的20%以下睡眠卡率要求。
據券商中國記者不完全統計,2023年以來,包括中行、招行、平安等將近30餘家商業銀行發布公告,開展信用卡相關業務規範管理工作,整體來看,管理方向主要集中在清理睡眠卡、限製單一持卡人持超量信用卡和優化分期業務等方麵。
信用卡交易金額普遍萎縮
除了信用卡量增長乏力,2023年銀行信用卡交易金額也普遍出現萎縮。
券商中國記者梳理16家信用卡交易金額靠前的銀行,其中14家該項指標同比下降,僅有建設銀行和農業銀行的交易金額同比微增,與上年基本持平。4家股份行的信用卡交易總額同比下降超10%。
總交易額下降的銀行中,4家同比下降超10%的股份行中,平安銀行減少6100億元(-18%)、興業銀行減少約4500億元(-16.23%)、光大銀行減少約3800億元(-13.86%),廣發銀行減少約2700億元(-10.84%)。
另外,交易金額排名前列的銀行中,招行2023年交易金額為4.81萬億元,同比減少0.44%;交通銀行交易金額為2.81萬億元,較上年減少約2470億元,中信銀行降幅相對較低,總交易額為2.72萬億元,同比下降2.73%。
與總交易金額普遍萎縮有所不同,一些主要銀行的信用卡貸款餘額變化呈現明顯分化:頭部銀行貸款餘額仍維持普遍增長,部分較為強勢的股份行去年大幅下跌,一些中小銀行信用卡貸款餘額也陷入增長瓶頸期,貸款餘額有所下跌。
券商中國記者統計的21家銀行數據,其中包括了國有大行、股份行和部分代表性城商行。
數據顯示,信用卡貸款餘額排名前六的銀行2023年均實現同比增長,分別是建行增幅7.81%、招行增長5.82%、農行增長8.09%、工行和中行分別增長7.74%和8.38%,中信銀行約增長2%。基數相對較低的銀行中,郵儲銀行、浙商銀行和北京銀行增幅迅猛。
降幅較為明顯的銀行中,興業銀行、平安銀行和浦發銀行降幅均約為11%;規模相對較小的銀行也有部分貸款餘額同比萎縮,分別是南京銀行、上海銀行、江蘇銀行和恒豐銀行。
招商證券銀行業分析師廖誌明認為,中國信用卡市場已經從“跑馬圈地”的黃金時代進入到注重“精耕細作”的白銀時代,信用卡業務滲透率提升難度較大,新客獲取成本明顯上升,行業競爭激烈,新進入難度較大。對於信用卡業務優勢明顯的銀行,白銀時代更加注重精耕細作。
信用卡競爭已進入紅海時代,各銀行也開始調整經營戰略,不再以簡單擴大用戶規模與信貸餘額為戰略目標,銀行信用卡業務經營壓力逐步浮現。如何加大信用卡的推廣和服務創新力度,如何獲取消費場景的巨量的關注度,提升信用卡交易額,成為各家銀行精耕細作,進行營銷活動的主要方向。
也有業內研究人士認為,在信用卡用戶經營的存量時代,中小銀行麵臨著規模不足和創新乏力的兩難境地,信用卡業務在大行擠壓下,留下的空間較為狹窄。在此情況下,中小銀行可以借助外部科技和平台結合豐富的線上、線下消費場景,實現精細化運營,從而實現業務的突破。
信用卡貸款質量有所下滑
券商中國記者統計了13家披露信用卡業務資產質量的銀行,其中有7家銀行信用卡貸款不良率顯著上升,占比過半;另有6家銀行信用卡不良率超過2%。
具體來看,截至2023年末,作為信用卡累計發卡數量在1億張以上的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廣發銀行和中信銀行的信用卡不良貸款率均較年初有所上升,其中工行和建行不良率分別為2.45%和1.66%,分別較年初上升0.62和0.2個百分點;中信和廣發不良率分別為2.53%和1.59%,分別較年初上升0.47和0.01個百分點。
另外,浦發銀行、民生銀行和平安銀行的信用卡不良貸款率較年初明顯上升,分別上升0.61、0.31和0.09個百分點。從不良貸款率的絕對值來看,盡管興業銀行信用卡不良率較年初下降0.08個百分點,該行此項指標仍高居各大銀行首位,達3.93%。另外,民生、平安和中信的不良率分別達2.98%、2.77%和2.53%。
對於信用卡不良貸款率的壓降,興業銀行此前分別在半年報和年報中表示,將繼續發力“控新降舊”,優化風險管理策略,持續加大不良資產的現金清收和核銷處置,壓降不良規模。而中信銀行在年報中表示,要強化資金用途管控和欺詐風險防範,加大不良資產清收處置力度,聚焦實質不良清收,提升不良處置成效。
若從全國銀行業信用卡業務來看,今年3月央行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981.35億元,占信用卡應償信貸餘額的1.13%,較上年末增加115.55億元,增幅達13.35%。
日前,中國銀行研究院發布研報分析稱,2023年末,中國批量個人不良貸款規模創單季度新高達475.2億元,規模同比增長超6倍,其中,信用卡透支占比達60.8%,是個貸不良主要來源。
“當前,受居民消費需求恢複不及預期以及預防性儲蓄意願增加的影響,部分信用卡持卡人的收入水平和還款能力都有所下降,造成信用卡交易額和授信使用率等指標同步出現下滑,信用卡不良貸款規模和不良率指標有所增高。”上述研報分析稱。
也有業內分析人士表示,信用卡逾期規模增多,與此前部分銀行降低審核標準,大量發卡營銷、一味以發卡數量作為考核要求有關。一方麵銀行通過分期等各種促銷活動,刺激用卡消費提高借貸產生的利率;另一方麵又沒有很好地從信用安全方麵出發,宣傳逾期風險給消費者帶來的嚴重影響。
責編:楊喻程
校對:高源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755-83514034
郵箱:bwb@st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