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保險產品“降息”之後,此前一直被熱議的玖亓周评銀保渠道銷售也傳出“降費”。
『A智慧保』最新策劃,玖亓周评監管督導機構對銀保渠道的玖亓周评手續費進行下調,要從目前的玖亓周评40%下降至14%,降幅高達六成。玖亓周评同時,玖亓周评監管會重點約束保險公司的玖亓周评“報行合一”,公司不分大小。玖亓周评
一直以來,玖亓周评銀保渠道銷售費用高居不下,玖亓周评其對保險公司的玖亓周评遠期風險,絲毫不比利差損小。玖亓周评此前,玖亓周评保險行業辦法不多,玖亓周评更多是以自律約定的形式發布自律公約,杜絕銀保小賬,但效果不佳。原因可想而知,囚徒困境之下,沒有最優解,隻有對各自而言的“次優解”。
麵對強勢的銀行,基於市場力量的對比,基於供求規律的市場出清,遙遙無期。顯然,監管是下了決心的,也隻有監管能夠破當前市場的“僵局”。
又愛又恨
一切從銀保渠道重歸C位說起。 在大個險渠道遇阻之後,保險公司不約而同擠向銀保賽道,無論是頭部保險公司,還是中小險企,甚至那些無法出具償付能力報告的“問題險企”,都緊緊抓住銀保這根救命稻草。
作為稀缺資源和強勢渠道的銀行,麵對蜂擁而至的險企,從市場理性出發,價高者得之,無可厚非。一方麵,保險公司不得不打價格戰,銀保渠道銷售的保險產品大多是同質化的,銀行不賣自己的理財產品而去賣保險產品,打動它的地方隻能是更高的收益,能夠創造更高的收入,而這是紛紛向零售轉型的銀行所看重和發力的。
另一方麵,大規模同質化產品的價格戰,閉著眼睛都能想到,隻會不斷突破閾值。頭部保險公司尚有議價能力,中小險企隻能給出更高的價格,增收不增利,賠本賺吆喝,唯有做大規模而已。至於“問題險企”,更是缺乏長期考量的動力,不惜成本,不管風險,隻顧眼前的短期利益,“我死後哪管洪水滔滔”,於是將費率提高到行業無法承受的水平。
保險產品之所以“降息”,就在於利差損帶來的風險,負債端成本太高,投資端收益走低,長期看一定是要出問題的,資不抵債的風險高懸。而銀保渠道的高額銷售費用,消解了保險產品“降息”的努力和預期,廣義的負債端和投資端的倒掛風險繼續存在。
這是保險公司的困境,破除這種市場困境,唯有開辟足夠寬的護城河,提供別人無法複製的產品,提供別人無法企及的服務,才能在與銀行的博弈中站穩腳跟,從議價不足“反殺”,獲得自己的溢價空間。這種困境同樣存在於依賴渠道銷售的基金公司,後者同樣隻有在投研能力和投顧能力上形成自己的獨特優勢和比較優勢,才能人在屋簷下,站著把錢掙。
非一勞永逸
當銀保渠道的銷售費用下降時,影響絕對不是單向和線性的,而是典型的雙刃劍。 因為價格是供求關係的信號,對價格的幹預一定會造成供求關係的變化。 因此,當費用下降時,銀行代銷保險產品的動力就會減弱,銀保渠道的保費規模是否還會如此前一樣高歌猛進,是要打上一個問號的。
監管可以幫一時,無法幫一世,畢竟市場經濟,要靠市場化的辦法解決。在監管壓力之下,銀行“忍痛”讓利,但銀行和保險之間的市場地位並沒有發生變化,前者依舊擁有對後者的市場優勢,保險這種整齊劃一的“抱團”很難維持,並伴隨著陽光之下的交易轉於桌子底下,抬高了交易成本。
另一方麵,銀行嚴格“遵循”監管要求,但賣保險產品的動力轉弱,因為在大資管產品的籃子裏還有理財和基金,產品之間的替代彈性是有的。目前,在遇到銀保渠道手續費調整的情況下,銀保業務出現放緩,雖然不必然是因果關係,也存在著“技術”原因,但對保險公司而言,這種變化的預期是存在的,需要未雨綢繆。
總之,市場自有規律,價格是供求關係的反映,盡管有時這種價格讓人覺得“不公”和“不合理”,但如果我們敬畏市場,就要敬畏這種“不公”。更重要的是,如果市場不能生長出內生的改變力量,如果保險公司不能自己躍過“卡夫丁峽穀”,就不能真正讓銀保渠道的銷售費用降下來。有時候,來自邊緣地帶的產品創新和基於底層技術的商業革命,才是彎道超車,讓銀保手續費“輕舟已過萬重山”。
一周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