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劉振濤
公募市場出現發行失敗的基金基金金经基金產品了!
4月27日,農銀匯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農銀基金”)發布了關於農銀匯理MSCI中國A股氣候變化指數型證券投資基金(下稱“農銀匯理MSCI中國A股氣候變化指數”)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失败公告。公告內容顯示,指数由於該基金未能滿足基金合同中約定的型产生效條件,基金發行失敗了。品人
根據基金合同約定,才紧基金發行成功需要滿足兩個條件:基金募集期內募集資金不低於2億元以及基金份額持有人不低於200人。缺相
從過往發行失敗的关基基金來看,幾乎都是理仅在募集期內未募集到2億元資金。農銀匯理MSCI中國A股氣候變化指數基金有很可能也沒有募集到2億元。基金基金金经
資料顯示,发行農銀匯理MSCI中國A股氣候變化指數基金在2022年11月7日獲得了監管部門的失败批準。農銀基金在2024年2月1日開始發行該產品,指数發行募集日期為2024年2月1日至4月30日,型产基金經理由老將宋永安擔任。
梳理農銀基金發布的公告,2024年4月13日,農銀基金發布了關於農銀匯理MSCI中國A股氣候變化指數基金調整募集期的公告。公告內容顯示,該基金的募集截至日期進行了調整,募集截止日期調整為4月26日,比原定的提前了4天。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4月29日,2024年以來,公募市場發行失敗的產品僅有2隻,農銀匯理MSCI中國A股氣候變化指數是市場第2隻發行失敗的產品,也是年內首隻發行失敗的指數型產品。
2024年以來公募市場指數產品發行比較熱。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4月29日,2024年以來啟動募集的公募指數型產品已有170隻(包括被動指數型基金、被動指數型債券基金、指數增強型基金、ETF)。從認購天數來看,已截止認購的產品當中,有16隻僅認購1天就完成募集。
為何在指數產品發行較熱的情況下,農銀匯理MSCI中國A股氣候變化指數卻發行失敗呢?
一方麵可能跟基金產品跟蹤的指數標的有關。
資料顯示,農銀匯理MSCI中國A股氣候變化指數跟蹤的指數標的為“MSCI China A Climate Change Index”(MSCI中國A股氣候變化指數)。該指數是MSCI在2020年8月發布的,旨在衡量向低碳經濟轉型相關的機遇和風險,使機構投資者和財富管理公司能夠將氣候風險考慮納入其投資過程。
這個指數是一個偏冷門的指數,雖然指數已發布,但是以這個指數為跟蹤標的的產品少之又少。根據監管部門公示的審批進度情況,跟蹤MSCI中國A股氣候變化指數的產品,僅有兩家公募公司申報,一個是農銀基金,另一個是華寶基金。
從結果來看,農銀基金申報的產品農銀匯理MSCI中國A股氣候變化指數已經發行失敗了,華寶基金申報的產品目前也沒有新的進展。
據媒體報道,市場有人士表示,小眾、偏冷門的的題材指數,公募產品跟蹤的熱度不高。一方麵辨識度不高,另一方麵其指數中涉獵的成份股在其他辨識度高的主題指數也有涉及,投資者對於新鮮偏冷門的熱情度不高。
梳理發行情況發現,那些一天賣光或者提前賣光的指數產品幾乎都是是一些跟蹤辨識度高的指數的產品。比如,跟蹤中證A50指數的產品,多家公募公司發行的產品都提前賣光了。大成基金發行的大成中證A50ETF,10天就賣了20億的份額。
另一方麵來看,農銀基金在指數產品領域自身競爭優勢不足。
梳理農銀基金的情況,從產品來看,截至2024年3月31日末,農銀基金旗下的指數型產品僅5隻(多種份額合並計算),旗下沒有一隻ETF產品,指數產品的規模僅18.98億元。
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2024年3月31日末,農銀基金公募管理總規模為1681.95億元,指數產品占比僅1.13%。
觀察農銀基金指數產品變化,從2019末到2021年一季度,農銀基金的指數產品曾突破100億元。從2021年二季度開始,農銀基金的指數產品規模開始下滑,一路下滑到2024年一季度末不足20億元。
近2年來,公募市場上不少公司借助指數產品,特別是ETF產品來提升自己的規模,比如華泰柏瑞基金依靠ETF產品規模增長而總管理規模大幅增長。而農銀基金在指數產品上卻寥寥無幾。
除了指數型產品少,農銀基金的指數型產品人才也不多。數據顯示,農銀基金當前有基金經理24人,而專職管理指數產品的基金經理僅老將宋永安1人。
宋永安在農銀基金擔任基金經理11年之久,目前管理著農銀基金旗下4隻股票型指數產品。另外一隻債券型指數產品由固收基金經理郭振宇管理。
宋永安管理的4隻產品中,2023年宋永安擔綱發行了農銀中證1000指數增強產品,這產品運作不到1年時間,2023年12月就發布公告稱麵臨清盤風險。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該基金資產淨值為0.47億元,低於5000萬元,依舊可能麵臨清盤風險。
翻看農銀基金的儲備產品,目前沒有指數型的產品,都是債券型和混合型的。
由此來看,由於自身指數型產品人才捉襟見肘,農銀基金在指數型產品的布局上顯得較薄弱。在其他基金公司紛紛爭相布局提升規模時,農銀基金反而錯失機遇。
對於農銀基金來說,後期需要引指數型產品管理人才,提高自身在指數產品領域的布局,進而提升公司發展。
對於農銀基金旗下指數產品發行失敗的情況,你怎麽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