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堂普林 編輯:李津
來源:婚姻與家庭雜誌
最近,不少視頻網站的领辈理財博主都在推薦“交幾年就能領一輩子”的理財產品和理財方案。這些產品真的财产财专像網上說的那麽好嗎?
“……200萬元的房子如果收租,每月隻有3000元出頭的品靠谱听租金。而30歲的听理小周每年交20萬元,交5年,交年家说到40歲時就有25.8萬元的领辈利息了。這時,财产财专每個月從賬戶裏領5000元,品靠谱听可以領到76歲……”一天,听理小君無意中刷到這條視頻:“小葵你快看,交年家说這個理財方案聽上去真不錯!领辈”
“每年20萬元,财产财专交滿5年已經有100萬元了,品靠谱听不會都是听理羊毛出在羊身上吧?”小葵有所疑慮。
“M姐,快幫我們算算,這個方案可行嗎?”小君趕忙召喚身邊的專家救場。
“讓我看看……還挺複雜的。”M姐算了一會兒,說:“20萬元交5年,到40歲能積累25.8萬元的利息。這大概相當於年化收益率2.9%,現在很多銀行理財產品和中低風險的債券基金都能實現,一些保險甚至能實現3%的保底收益。”
“那後麵呢?”小君顯然更關心長期收益,“每個月領5000元,可以領36年,這個是真的嗎?”
反複計算之後,M姐給出了答案:“基本算是真的吧。按照這個方案,大約相當於40歲以後賬戶的年收益率要實現3.27%,雖然比前麵的2.9%要高,但也不算特別離譜。”
“這麽說,我如果把積蓄全部買這個理財產品,40歲以後就能躺平了?”小君興奮地問道。
“這個嘛……你想多了。”M姐當頭澆下了一盆冷水,“5000元是夠花了,那如果隻有1000元你夠不夠花呢?”M姐反問道。
小君警覺地問道,“你不會是說這個產品暗藏陷阱吧?”
“產品有沒有陷阱不知道,但這位理財師的說辭的確是隱含了很大的陷阱。”M姐解釋道,“她有意無意地忽略了通脹。”
“通脹的影響有這麽大嗎?”小君不解地問。
“短期來看或許不大,但日積月累,這個影響絕對不容忽視。”M姐提醒道。
“如果我們按照年通脹率3%來算,你就會發現這個方案沒什麽吸引力了。”M姐幫幾個姐妹詳細計算了一下,“先看交的錢。按照3%的年通脹率來算,5年交100萬元,相當於現在幣值的94.2萬元。”
“交的錢打了94折,這不挺好嗎?”小君疑惑地問。“那我們再來看拿的錢。按照3%的年通脹率來算,10年後的125.8萬元,隻相當於現在的92.8萬元,甚至還不如你拿出來的本金多。”
“啊?這貶值速度也太快了吧。”小君預感到後麵的結果不會太妙了。
“40歲以後每個月領取的5000元,換算成現在的幣值,隻有不到3600元,而且這個錢還會隨著年份的增長而日益貶值。76歲時的5000元隻相當於現在的1200元出頭,你覺得夠用嗎?
打個比方,上世紀90年代末的時候,有一款理財產品號稱在你40歲以後每個月都可以領1000元(注: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1999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1811.4元),保你‘衣食無憂’。你覺得這款產品怎麽樣?”M姐在此運用了“比喻大法”。
“簡直就是個笑話!”小君感慨道。
“其實理財師介紹的這款產品大概率是某款年金保險。”M姐介紹道,“買保險的時候都會遇到這類問題,即付錢的時候是按照當下的價值付的,而拿錢的時候是按照未來的價值拿的,所以無論如何都會碰到通脹問題。
因此在買保險時通常有一個原則,就是繳費期盡可能拉長,用未來的錢去購買未來的保障,這樣才能盡量減少通脹帶來的損失。”
“看來小君的躺平計劃又要泡湯咯。”圍觀了整場對話的小葵在一旁搖著頭說道。
本文摘自《婚姻與家庭》雜誌 2023年9月上
原標題:百萬年金險能否換來財務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