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了30年的調解工作,是一種怎麽樣的體驗?來自浙江嘉興海寧市馬橋街道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中心的調解員印建良給了答案。作為嘉興市第一批金牌勞動關係協調員榮譽稱號獲得者,印建良自1988年開始,便不停地奔走在化解各類糾紛的一線,三十餘年調解生涯用他的話說,“管閑事”已經成了一種習慣,而如今力所能及的幫助勞資雙方解決大事小事,更是成為了他始終堅持的目標。請聽浙江台記者白植清、海寧台記者記者周厲吳劼倫的報道:
記者采訪當天,印建良正在處理手頭的一個群體性勞資糾紛調解,起因是企業突然停產造成十七八名工人累計30餘萬元工資無處結算。現場工人們紛紛反映企業負責人聯係不上,印建良則耐心的向工人們解釋調解的最新進展和接下來要做的基本步驟,並邀請了法律援助工作者為工人們錄取身份信息。
海寧市馬橋街道勞動關係協調員印建良說:我們就馬上聯係老板,通知老板以及職工今天來,我們要迅速處理這樁事情,對於欠工資的多少,以及支付的期限進行確定,進行司法確認,經司法確認之後如果沒有按照這個協議來履行,馬上就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製執行。
像這樣的調解場麵,幾乎每周都會在馬橋街道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中心內上演,而每天依靠微信、電話化解的小矛盾更是多到數不勝數。
印建良說,那這幾年每年我們平均啊都有130多起,工傷有一部分,還有一部分就是雙方未厘清的勞動合同。
印建良告訴記者,遇上群體性的勞資糾紛化解,一味地把有矛盾的雙方硬拉攏效果並不好,而是必須親自前往企業了解真實情況,在糾紛調解之前厘清雙方的真實訴求。擬定協議也有講究,在協議中必須將涉及雙方現在和將來的各種顧慮都包含在內,眼光長遠才能避免未來雙方可能出現的各種爭議。
企業是勞資糾紛產生的基層土壤,這幾年印建良也開始思考如何將一些勞資糾紛典型案例更多的向企業普及,讓更多糾紛在萌芽階段就能得到妥善的解決。三年前,在經編園華緯紡織有限公司企業一間溫馨的辦公室內,設立了馬橋街道首個“老印工作室”。印建良坦言,其實現在線上法律政策宣傳普及已經非常方便,但是親自來到企業,麵對麵授課或許更能濃厚企業人事幹部之間的學習溝通氛圍,讓更多的“老印”在企業中出現,為預防和化解各類糾紛發光發熱。
“我們可以針對平時發生的一些共性的糾紛給人事幹部,進行一些不定期的進行培訓,就近了比較方便進行,通過培訓呢能夠使他們,精準的來處理一些勞資糾紛”。印建良對記者說。
印建良也向記者透露,接下來也想以企業網格為中心輻射周邊,開設更多的老印工作室,讓更多的企業勞資糾紛能就地化解。
三十年糾紛化解下來,印建良早已看慣了老百姓愁眉苦臉出現,滿麵春風離去的畫麵,他向記者透露,無論對付哪種類型的糾紛,妙招隻有一個,那就是要永葆三顆心!
印建良:我覺得啊首先呢要有一顆熱心,因為當事人來之後呢他心裏也比較煩躁,所以呢我們要熱情的來接待他,第二個呢我覺得有一個專心,要自己必須專業的法律知識,來處理這種事情,那麽第三個呢我覺得要有公平的心,隻有處理每一件事情公平了,才能夠得到群眾的支持。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台”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係: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