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樓部通宵‘不打烊’”“開發商連夜取消折扣”“房主連夜調價”“一天成交量相當於過去一個月”……9月1日,上海上海全麵執行“認房不認貸”後,新政心过上海樓市立即“躁動”起來。激活交量
那麽,楼市“認房不認貸”政策落地後,天成上海市場反響真的月业這麽大嗎?是真火熱還是營銷噱頭?新京報記者采訪了開發商、中介、必担購房者等,上海試圖還原當下上海樓市的新政心过新特征。
新房售樓處“忙瘋了”
“上個月我們樓盤整體的激活交量成交量也就二十多套,不到三十套。楼市上周六這一天的天成成交量就相當於過去的一個月。”上海嘉定新城金地峯會的月业置業顧問向記者表示,“小戶型剩餘房源已經不多了,必担要買就得從速。上海”
上海中原地產資深分析師盧文曦表示:“上個周末售樓處肯定是忙瘋了。購房者的情緒一下子被新政點燃,上海樓市的交易明顯起來了。‘認房不認貸’對上海新房市場影響更大,尤其是‘二套變首套’的這部分客戶,首付的明顯下降會刺激他們快速入市;還有一些置換的客戶,本來首付比較高,隻能購買小戶型,而新政後可以‘升級’為改善的大戶型。”
據上海房地產交易中心“網上房地產”的成交數據顯示,9月2日,上海共預/出售各類商品房361套,麵積2.83萬平方米。而9月1日的成交量是471套,8月30日為901套。
“網簽數據還是有一定的滯後性,但是,無論從帶看量、來訪量還是樓盤自身發布的成交量來看,市場熱度已經起來了,簽約和網簽數據呈現出來還需要再等等。”盧文曦表示。
從樓盤自主公布的數據來看,大華錦繡四季、天安象嶼萃湖臻境、寶山天鉑、大華梧桐樾、象嶼同進虹橋嘉悅府、象嶼路勁都匯雲境、招商南山虹橋璀璨領峯等盤新政首日分別成交15套、5套、4套、20套、10套、5套、5套。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成交複蘇,上海有樓盤宣布收回優惠。金地集團的金地新樂裏和金地峯匯則打出了“優惠即將回收,倒計時”的宣傳語;位於閔行的保利聯發·光合臻園則發出“優惠回收24小時”的海報。
“因為限價政策的持續,開發商其實是沒有自主漲價權的,目前最多的是收回之前的折扣,所以不用擔心上海房價短時間內會大幅上漲,也不存在開發商連夜漲價的情況。”上述置業顧問表示。
二手房掛牌量、成交量漲超六成
相比於新房市場的“立竿見影”,上海二手房市場出現了新的特征,即掛牌量和成交量增加。
據上海鏈家方麵提供的數據顯示,其周末新增掛牌量較之前增加了65%左右,周末成交量也相比於之前增加70%左右。
上海鏈家研究院首席分析師楊雨蕾表示:“周末成交量增長主要是之前有購買意向、在等政策落地的客戶,選擇快速‘上車’。門店主要是帶看量和谘詢量增加,周末帶看量增加30%左右,谘詢的客戶主要是問政策變化細則以及自己情況是否符合享受政策利好。”
盧文曦向記者透露:“上海新政出來後不到5分鍾,就有房主打來電話要調高掛牌價。但是,調高掛牌價也是有風險的,購房者很可能不買賬,所以調高掛牌價的房主並不多,更多的是想趁著新政盡快出手。”
長期關注二手學區房的上海某中介告訴記者:“其實新政影響最大的是新房市場,而一些學區房本身是‘老破小’二手房,房齡比較老,具體能貸多少還要受到房齡的限製,所以首付比例很可能降不下來。”
事實上,今年8月上海二手房成交量已經呈現觸底回升的態勢。據鏡鑒谘詢創始人張宏偉統計,今年7月,上海的二手房成交徘徊在1.3萬套左右,是一個觸底的交易量,而隨著“認房不認貸”政策傳出,8月二手房成交量預計在1.5萬套以上。
對於上海二手房房價後續的變化趨勢,楊雨蕾預計:“後續被新政激發的新的需求也會逐步入市,短期內對市場會有提振作用。房價目前比較平穩,沒有上漲的跡象,但議價空間較之前縮小。”
業內人士:動態調整,市場不會過熱
被業界稱為“超預期”的利好政策帶動了樓市的活躍度,但是,多名業內人士也向記者表示:“市場不會過熱。”
由於在新政出台前,上海樓市的成交狀態實際上是偏冷的。據中指監測數據,上海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已連續兩月成交低於5000套,而二手房已連續4個月成交低於“榮枯線”。
因此,“認房不認貸”政策出台後會引來一撥剛需和改善型購房者的快速入市。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無論是新盤還是二手房,很多“立竿見影”的成交都屬於此前已經看房但一直在“等風來”的客戶,他們隻待政策落地就達成成交。
張宏偉表示:“‘認房不認貸’政策出台後,上海中心城區樓市在成交量回升的基礎上,二手房議價空間可能會減少,甚至價格逐步開始堅挺了,但是,還不至於漲價。同理,新房也會如此。”
同時,盧文曦也指出,調控是動態的,政策的“加減法”是根據市場反應而定,不會出現市場“過熱”的情況。他表示:“這次放鬆是有節奏、有步驟的放鬆,比如目前是已經放鬆限貸,而一線城市的限購還是未鬆動的,所以‘金九’之前密集出台政策也是在試探市場的反應。如果市場回暖可以符合預期,那麽後續政策的寬鬆尺度是可以再調節的。所以,從這一點來說,政策是在‘動態調整’,並不是一下子全部放開,因而也不會引發市場過熱的情況。”
新京報記者 徐倩
編輯 武新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