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國首座27萬立方米液化天然氣儲罐正式投用。全球
直徑達100.6米,罐头关乎高55米,为何內部可停放一架國產C919大型客機。安全
這是中国造出最全球容量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儲罐,也是全球我國突破的又一技術壟斷。
這個大罐頭,罐头关乎對我國能源安全有何重大意義?为何
天然氣是個好東西,其早已成為維持現代社會運轉的安全重要能源。
天然氣在全球的中国造出最探明儲量非常大,中國的全球儲量也很可觀。
根據2022年12月5日發布的罐头关乎《全球油氣儲量報告》,全球已探明天然氣儲量211萬億立方米。为何
我國儲量世界排名第8,安全探明儲量達到7.2萬億立方米。
如果加上頁岩氣資源,中國的排名還會更往前。
天然氣儲量排名
更難得的是,同為化石能源,與石油相比,天然氣被燃燒後主要釋放二氧化碳和水,自帶綠色環保屬性。
再加上近幾年國際原油價格不斷攀升,世界各國都在尋找其他更為經濟的燃料替代品,天然氣自然成了香餑餑。
我國是天然氣消費大國。
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3663億立方米。
這麽多的天然氣,主要用在了城市燃氣、工業燃料、發電燃料和化工行業等幾個領域,前兩者是大頭,分別占到三分之一以上。
2015-2021年中國天然氣消費結構及其占比
中國天然氣分布不均,如何將其運輸到各個省份,是個大工程。
為此,中國建設了遍及國土的天然氣主幹管網。
截至去年,我國天然氣管道總裏程近12萬公裏,當年新增超3000公裏。
我國現有及規劃中的天然氣主幹管網
國內的運輸是解決了。
但是,如何將大量的天然氣從海外運回國內,以及儲存,也是一大難題。
這個時候,就需要LNG了。
LNG是液化天然氣(Liquid Natural Gas)的英文首字母縮寫,指的是天然氣經壓縮、冷卻至凝點-161.5℃後的液化產物。
簡單來說,就是將天然氣液化後再轉運、儲存。
管道運輸固然重要,但機動性較差,跨國跨洲建設難度大,還有被炸的風險。
2022年被炸毀的俄歐“北溪”天然氣輸送管道
相對而言,天然氣液化後,體積能壓縮到同質量天然氣的1/600,尤其適合跨大洲的海運,運輸量大,成本很低,儲存也很方便。
液化後的天然氣不易被引燃,不易爆炸,常壓下超低溫儲存,安全性大大提高。
與壓縮天然氣相比,LNG燃燒更充分,有利於節能,還能減少70%以上的尾氣排放,環保優勢明顯。
可以說,LNG技術為天然氣的普及利用立下了汗馬功勞。
要想把LNG存起來,需要造一個大罐頭。
這個大罐頭,技術門檻有點高。
LNG儲存罐
天然氣液化後,必須使環境保持在低於零下163℃的時候才可以進行運輸。
幾乎任何材料在低溫下都會喪失韌性,變脆後難以耐受衝擊,這就要求LNG罐體材料必須具有比較高的耐低溫性能。
為了保證密閉性,罐體材料幾乎不能存在熱脹冷縮,做到嚴絲合縫。
根據國際海事組織製定的《國際散裝運輸液化氣體船舶構造和設備規則》,能用來建造LNG相關設備的材料,無外乎四種:
鋁合金鋼、奧氏體不鏽鋼、奧氏體Fe-Ni合金鋼和鎳含量9%的合金鎳鋼(9Ni鋼)。
相比於前三種材料,9Ni鋼因安全性更高,廣泛使用在國際低溫設備領域。
安全性高,是因為9Ni鋼作為一種低碳質鋼,主要成分包括Ni、Fe、Cr、Si、Mn、Mo、C、Al等元素,其中Ni含量達到9%。
特殊的分子結構,賦予這種鋼材極高的強度、韌性和焊接性能,尤其在低溫,這種鋼材抗衝擊的韌性非常強。
與奧氏體不鏽鋼相比,9Ni鋼的熱脹係數更小,使用溫度最低可達-196℃。
9Ni鋼最先由美國國際鎳公司發明,1952年第一台9Ni鋼儲罐在美國投入使用。
我國在1980年從法國引進7台9Ni鋼球罐,開始接觸LNG設備。
2004年,我國通過合資的方式嚐試建立9Ni鋼球罐項目,廣東大鵬接收站上馬,每台容積16萬立方米,號稱遠東之最。
到今年9月7日,這座接收站累計進口量突破1億噸!
LNG接收站
要建設自主的LNG項目,首先要突破材料瓶頸。
2008年前,我國的9Ni鋼長期依賴進口。
為了打破依賴,加速我國LNG工業的發展,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支持下,太原鋼鐵公司、鞍山鋼鐵公司、南京鋼鐵公司、寶山鋼鐵公司、舞陽鋼鐵公司、江陰興澄特種鋼鐵等國內幾家鋼鐵企業先後研發出國產低溫9Ni鋼,逐步實現了國產替代。
尤其是南京鋼鐵公司,在超低溫Ni係鋼的研發雖不是最早,但研發成功後發展速度最快。
從2007年成立9Ni鋼項目組到2021年其鎳係鋼就突破20萬噸總產量,今年10月,總產量突破30萬噸,完成交付的儲罐達到100個!
材料難題被克服,下一步是攻克安裝技術。
有了國產材料,焊接技術的研究就地開展,在2011年取得突破。
大型儲罐的內罐壁板氣壓升頂作業技術,則在2017年實現完全自主。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完成我國首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16萬方大型LNG儲罐——天津濱海新區LNG替代工程。
僅升頂作業就用到五項中國獨有的專利技術。
氣壓升頂作業,要將重達幾百噸的儲罐穹頂結構從地麵用氣壓頂到罐體頂部,穹頂升至預定位置後,在保持罐內壓力的情況下,施工人員將其與罐壁頂端焊接,最終完成升頂。
這是LNG儲罐項目中難度最大、風險最高的工程節點,升頂成功意味著儲罐主體結構基本完成。
中國石化青島LNG接收站氣壓升頂作業
除了升頂作業,夾層填充技術也是中國突破的LNG大型儲罐安裝技術之一。
小型LNG儲罐可以像真空保溫杯那樣通過內外兩層抽真空來絕熱,大型LNG儲罐罐體太大,沒辦法抽真空,隻能采用正壓堆積絕熱,把絕熱材料堆積在內外罐之間的夾層中,夾層通幹燥氮氣,通常絕熱層較厚。
現在主流的大型LNG儲罐內外罐壁間距在1米以上,保冷結構也有多層。
緊挨內罐壁外側的為30厘米厚的四層彈性氈,剩餘環形空間再填充珍珠岩。
彈性氈與珍珠岩之間使用玻璃纖維布隔離。
特種彈性氈
彈性氈的材料很特殊,既要具有優異的彈力,回彈穩定,不易變形、坍塌,又要具有優異的保溫性能,維持罐體低溫,還需要具有防腐蝕性能,能夠有效抵禦海風與海水水汽的侵蝕。
現在,彈性氈也已經全麵實現國產化。
隨著各類技術的不斷突破,我國的LNG大型儲罐已經達到95%的國產化率。
95%的國產化率,就意味著還有5%尚待攻克。
其中,就有低溫閥門中的關鍵部件。
LNG低溫閥門是與LNG相關的一類特殊閥門,應用於LNG的生產、接收站、運輸裝置、氣化站等環節。
LNG低溫閥門必須具有自動泄壓結構、防靜電結構、防火結構、滴水板結構、長頸閥蓋結構等性能。
低溫法蘭拉斷閥
雖然國產LNG低溫閥門技術已有相當的提升,但總體來看,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關鍵部件還需從國外進口。
可以預見,LNG低溫閥門技術的突破,隻是時間問題。
此前,正解局在《韓國造船業,有點慌》一文中介紹過,中國在LNG運輸船上已迎頭追趕。
沿著LNG產業鏈,一個個卡點正在被打通,中國的能源安全也更有保障。
目前看,我國尚待突破的仍然是上遊的開采量問題。
正如上文分析,中國是天然氣消費大國,盡管中國已將天然氣自給保障率從55.7%提升至近60%,但仍然需要大量依賴進口。
中國2022年天然氣進口來源
一旦國際形勢出現變化,我國的能源安全將麵臨嚴峻挑戰。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早已為俄烏戰爭所證明。
對內加強勘探,對外擴大進口源,才能真正用上“放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