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公募市場持續震蕩調整,部的被ETF市場卻逆勢上演擴容“加速度”。竞争卷赛截至9月5日,为最股票型ETF產品的道没規模已經突破1.4萬億元。不過,公募9月以來,部的被有部分資金從這一板塊“出逃”,竞争卷赛流向也有所變化。为最
與此同時,道没ETF市場競爭也步入全方位競爭新階段。公募各大基金公司持續加大對ETF的部的被布局,從指數發布到產品募集上市的竞争卷赛效率不斷刷新記錄,目前還有超過百隻ETF產品等待審批;在存量產品中也在“花心思”提升產品競爭力,为最比如降低產品管理費率等。道没
在業內人士看來,ETF市場已經成為公募基金行業最卷的業務領域,“龍頭效應”顯著但發展前景依舊十分廣闊。從發展趨勢、監管引導和資金流向來看,基金公司未來或將加速產品布局與持營推廣。
擴容速度加快
三季度以來,市場持續震蕩調整,但仍有不少資金借道ETF產品持續積極入市。Choice數據顯示,截至9月5日,全市場ETF產品規模為2.91萬億元,逼近3萬億元整數關口,較去年年底的2.35萬億元增加5621億元。
整體而言,ETF市場今年以來擴容速度不斷加快。單季度來看,今年一季度、二季度分別增加1344.96億元、2005.5億元,三季度以來至9月5日的增長規模超過2270餘億元,增量進一步加大。
其中,股票型ETF產品目前共有666隻產品,基金規模達到1.42萬億元。在三季度以來的增量中,有超過1700億元流入股票型ETF產品,占比為75%。
據第一財經統計,二季度以來,每月至少有超過400億元的資金流入股票型ETF市場,其中8月的淨流入額達1551.05億元,而7月這一數字為556.08億元,環比增長1.5倍以上。
通過梳理資金流向數據可以發現,資金的主要流向規模指數ETF產品。其中,跟蹤滬深300和科創50等指數的ETF產品備受青睞,7月初至今分別淨流入815億元、491億元;而跟蹤中證1000、中證500的ETF產品的區間淨流入額超過百億元。
其中,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是三季度以來規模增長最多的產品,兩個月有餘已增加了496.03億元。截至9月5日,該基金的份額達309.99億份,按照單位淨值3.89元計算,該基金的資產淨值超過1207億元,是目前首隻規模超過千億元的股票型ETF產品。
從基金份額角度而言,最受“歡迎”的是華夏上證科創板50成份ETF,三季度以來,該基金規模增加361.31億份,比第二名多近230億份。截至9月5日,華夏上證科創板50成份ETF的基金份額已經率先突破千億份,創下曆史新高。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9月以來的資金“畫風”有所轉變,3個交易日已淨流出30.93億元。作為前期“吸金”主力軍的規模指數ETF“失血”最為嚴重,有25.82億元資金淨流出。
其中,跟蹤上證50、中證1000、滬深300、中證500的ETF產品淨流出額均超過10億元。而科創50、創業板指、科創芯片、證券公司、中證畜牧等相關ETF產品則均有2億元的資金流入。
ETF賽道競爭激烈
作為競爭最為激烈的ETF賽道,ETF市場近年來的發展態勢可以用“高歌猛進”和“短兵相接”來形容。尤其是在政策和資金的雙重支持下,各大基金公司持續加大ETF布局,密集上報新品,在獲批和發行節奏上“互拚手速”。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9月5日,按基金成立日計算,今年以來有84隻ETF產品發行(僅計算初始基金,不包括聯接產品),其中有51隻產品的認購天數僅為10日或10日以內。還有13餘隻ETF產品正在發行,包括部分信創主題和中證2000主題ETF產品。
此外,已審批待發行的ETF產品有10隻,例如廣發中證港股通非銀行金融主題ETF、嘉實中證港股通高股息ETF等;而等待審批的產品則超過110隻,涉及人工智能、食品飲料、雲計算、數字經濟等多個賽道,部分頭部基金管理人的申報呈現“你追我趕”態勢。
為何基金公司都想要“搶占先機”?對此,南方基金指數投資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ETF時間的推出時間較早,即使後續有同質產品推出,由於先發產品已形成對資金的虹吸效應、馬太現象較為明顯,容易體現為ETF領域強者恒強的產品特點”。
“從資金流向來看,監管部門正在就加大中長期資金引入力度等方麵作出係統安排,市場端實際上已經有所顯現,這也會刺激基金公司加速產品布局與持營推廣。”華南一位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受訪表示。
除了新發市場的“戰況激烈”外,頭部基金公司也在存量產品中“花心思”。9月5日,易方達基金宣布,調低易方達上證科創板50ETF(588080)及其聯接基金的管理費率及托管費率,管理費年費率均由0.5%調低至0.4%,托管費年費率均由0.1%調低至0.08%。
“有利於降低投資者的持有成本,更好滿足廣大投資者的投資理財需求,與投資者的利益更加協調一致。”在易方達基金指數投資部總經理林偉斌看來,此舉也有助於增強產品對長期資金配置的吸引力,吸引資金向科技創新領域集聚,暢通“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而對於同業而言,這一舉動背後體現的是ETF賽道的“內卷”。一位不願具名的基金業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我們看到有同業頭部公司在麵臨競爭時,通過主動調降產品管理費的形式搶占先機,這主要是由於近期資金大額流向相關指數產品”。
最“卷”但仍有空間
“ETF已經成為公募基金行業最卷的業務領域,沒有之一。”前述基金業人士告訴第一財經,在他看來,ETF可以說是“頭部的競爭”,競爭趨於白熱化,各公司也在想方設法提高產品對投資者的吸引力。
該人士進一步指出,相對主動權益而言,發展被動投資實際上更難。除了常說的馬太效應、先發優勢外,ETF業務能不能發展起來,實際上對公司整體的戰略定力和方向、係統協同的工作機製、公司文化、資源保障等方方麵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後來者如果現在想要進入這個賽道恐怕很難”。
某基金公司總經理與記者交流時也表示,公司也曾討論過是否布局ETF業務,結論是暫時放棄這一賽道,專注自己所擅長的部分。“頭部化(競爭)太強,需要很多資源,此時加入戰局性價比不高。”他表示。
不過也有部分人士受訪時表示,ETF市場仍有較大的發展潛力,例如跨市場布局的ETF和優質而差異化的產品等。“隨著A股市場必將走向強有效市場,主動管理所能創造的超額收益勢必衰減,被動指數投資也將成為大勢所趨。”前述華南基金人士說。
在他看來,近兩年主動權益投資的業績表現,加速了這個發展趨勢;而基金公司目前在指數投資方麵所做的工作,實際上也是順應和把握這個趨勢。此外,從近期指數發布到產品募集上市的效率不斷刷新記錄,也彰顯了監管部門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的決心。
“國內ETF市場雖然競爭日趨激烈,但依然是個藍海市場,未來有很大的成長空間。”華泰柏瑞指數投資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大多基金管理人正是因為看到ETF市場所蘊涵的巨大發展前景,所以投入其中,共同助推ETF市場進入加速發展期。
同時,該人士也指出,對於基金公司而言,要想在未來激烈的競爭張站穩腳跟,首先需要緊跟市場發展動態,傾聽市場需求,敢於嚐試,敢於投入,敢於創新,努力挖掘具有投資價值的指數,開發優質而差異化的產品。對於現有的存量產品,應挖掘潛力,並從整體視角係統性地優化完善產品結構,提升產品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