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Introduction
中國汽車光明正大進軍歐洲,歐洲車企直言:別卷。慕尼黑
作者丨馬西風
責編丨楊 晶
編輯丨靳鵬輝
一座有魅力的阳谋城市,既可以是慕尼黑繁華現代化的都市,又保留著當地傳統的阳谋古樸風情,這種衝突才是慕尼黑看點。
慕尼黑這座城市是阳谋這樣的,在慕尼黑開幕的慕尼黑國際汽車展 IAA也是這樣的,時隔兩年的阳谋德國國際汽車及智慧出行博覽會,既有新時代和舊文明的慕尼黑交替,也有老牌和新秀的阳谋劍拔弩張。
慕尼黑車展原名法蘭克福車展,慕尼黑是阳谋世界上最早的國際車展之一。從2021年開始,慕尼黑慕尼黑車展接替法蘭克福車展,阳谋成為了全球頂級車展之一,同時也是歐洲最大的汽車展覽。從上一屆改名起,意味著德國車展不再將重點放在汽車上,同時還將關注與汽車有關的事物上來。
這也反映出當前汽車產業發展的新趨勢,如今,汽車展覽會早已不是汽車製造商展現整車和概念車的主戰場了,不再是歐洲的汽車巨頭包攬所有看點,中國的異軍突起在這次車展中尤為明顯,更多科技企業的進入和融合成為了新亮點,汽車產業鏈也不再隻是幕後英雄。
兩年的時間足夠變天了。
變天了
不止一項研究預測,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製造商將占據主導地位,到 2030 年,其市場份額將飆升至 65% 左右。
這屆慕尼黑車展,與首屆相比,中國汽車品牌的參與程度讓歐洲感到驚訝。2021年慕尼黑車展上,僅有長城旗下的WEY品牌以實體形式參展,而小鵬汽車和零跑汽車以“虛擬參展商”的身份參與。畢竟當時受一些“條件”的限製,而擺脫限製的今年,中國自主品牌早早就開始各種海外布局快速擴張,這屆慕尼黑車展更像是中國車企出海的階段性成果展示。
雖然是在德國慕尼黑舉辦的,但據統計今年慕尼黑展會上約 41% 的參展商總部位於亞洲。並且,今年慕尼黑車展上有近50家中國企業參展,約占總參展企業(675家)的7.4%。
比亞迪、蔚來汽車和小鵬汽車等都瞄準了歐洲電動汽車市場,2023年前7個月銷量飆升近55%至約82萬輛,約占歐洲汽車總銷量的13%。
小鵬汽車計劃在2024年占領更多歐洲市場,零跑宣布未來兩年將推出五款麵向包括歐洲在內的海外市場的車型。
汽車谘詢公司 Inovev 的數據顯示,今年迄今為止在歐洲銷售的新電動汽車中,有 8% 由中國品牌製造,高於去年的 6% 和 2021 年的 4%。
這些數據是難以想象的,因為歐洲市場始終被各國車企覬覦,卻始終難以擠入,但一旦出現在他們麵前,歐洲的車企和媒體立刻坐不住了。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 (VDA) 主席希爾德加德·穆勒 (Hildegard Mueller) 表示:“我們(德國)正在失去競爭力。”他補充道,慕尼黑車展表明“國際競爭的高壓”使得德國必須進行投資 更多的是電氣化。
不止一位車企高管在慕尼黑車展表示,歐洲汽車製造商正在努力生產更低成本的電動汽車 (EV),並盡快消除中國在開發更便宜實用車型方麵的領先地位。
其中中國隊伍中最矚目的當屬比亞迪,展會前國內外就早已將鏡頭聚焦在了這個來自中國的新能源巨頭身上。比亞迪果然也沒藏著掖著,規模空前的比亞迪展台霸占了展館,甚至是超越了東道主奔馳的展台規模。一口氣推六輛車,海豹(參數丨圖片)、宋PLUS EV冠軍版、元PLUS(海外命名為BYD ATTO3)、海豚、漢以及騰勢D9齊刷刷出現在展台。
比亞迪一年內已進入了15個歐洲國家,在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開設了超140家門店,和很多優質本地合作夥伴建立了聯係,所以在別人還在開拓市場的階段,比亞迪已經開始大展宏圖,而之所以他能夠代表中國新能源巨頭出海歐洲並且開始占據市場,最本質的原因就是成本低帶來的實惠價格,而這正是很多老牌車企麵對的棘手問題。
雖然比亞迪迄今為止在德國隻售出 1,448 輛汽車,但專家認為比亞迪和其他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將能夠以極低的汽車價格贏得歐洲客戶。畢竟這都是有先例的,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日本和韓國的汽車製造商最初也被嘲笑和輕視,但後來他們正是通過更低的價格和更好的質量一步步發展起來的嘛。
明人不說暗話
雷諾首席執行官盧卡·德·梅奧在車展上表示:“我們必須縮小與中國電動車企的成本差距。”
歐盟汽車數據研究人員表示,2022 年上半年,中國電動汽車的平均成本不到 32,000 歐元(25萬人民幣),而歐洲的平均成本約為 56,000 歐元(43萬人民幣)。
寶馬首席執行官奧利弗·齊普策(Oliver Zipse)在談到中國進軍歐洲時表示,“基礎汽車細分市場要麽消失,要麽不會由歐洲製造商來做。”
德國的BBA在主場瘋狂上分,梅賽德斯-奔馳展示其 CLA 緊湊型轎車,寶馬寶馬將推出基於新世代Neue Klasse平台的中型轎車和SUV,這些車型將采用寶馬的第六代eDrive電動技術。兩者的目標都是提高續航裏程和效率,同時將生產成本減半。
與奮起直追的寶馬奔馳不同的是,大眾汽車采取的是合作共贏的思路,大眾汽車首席執行官奧利弗·布魯姆告訴記者,通過與中國的合作,該汽車製造商的目標是將電池成本降低 50%。
技術換市場這個理論怎麽都行的通,隻不過主語在變化。
小鵬汽車副董事長顧宏地表示,雖然歐洲汽車製造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目前落後於中國,但他們已經通過合作夥伴關係和大量技術投資對電動汽車做出了努力。“我永遠不會低估那些努力回歸並專注於這一重要轉型的大型(汽車製造商),”他說。
汽車行業分析師費迪南德·杜登霍費爾表示,中國是電池製造的“世界冠軍”,電池成本可占電動汽車成本的 40%。
杜登霍費爾補充說,在德國設立的中國電池製造商正在幫助降低電動汽車成本,德國政界人士需要確保他們“不會因愚蠢的脫鉤策略而被趕出德國”。
從以上的發言和各位車企高層的關注重點不難看出,這次慕尼黑車展的主角除了一些新能源整車外,更主要的是電池技術,智能軟硬件的供應商。
這次中國很多零部件企業,如寧德時代、億緯鋰能、欣旺達、中創新航等在動力電池領域的重要企業,都攜前沿技術產品亮相車展,為歐洲的汽車工業帶去全新的技術成果與解決方案。有趣的是,中國動力電池企業正在向最注重清潔能源環保出行的歐洲,輸出綠色且高質量的能源產品。
中國的智能汽車軟硬件供應商也是大膽走出國門,地平線、億咖通、輕舟智航、元戎啟行等紛紛帶著最新的智能駕駛係統去歐洲尋找合作。
有的智駕方案根據海外的路權規則進行優化,在遵守當地法規的同時,更高效地應對海外消費者的駕駛行為和環境。有的要建立歐洲的運營中心,與全球製造商溝通。要誠意有誠意,要技術有技術。
今年的慕尼黑車展,是一次久違的大幕拉開。中國企業曆經多年走到台前,終於也輪到中國車企走到了聚光燈下被別人反複提起,被別人反複研究,但是從整個慕尼黑車展的電動化來看,汽車界都開始裝備衝刺起來了。也許中國的起步早可以起到一定的時間差優勢,但不保證能夠持續多久。成本的下降將成為電動車發展出海的最大優勢,但並不是不可逾越的鴻溝,畢竟大眾賠錢也要走量的決心和龐大的體量,完全可以用錢把路鋪平。
曆史上有著名事件“慕尼黑陰謀”,這次的慕尼黑車展可以稱得上是慕尼黑陽謀,陽謀就是根據現有條件,因勢利導、光明正大地通過改變自己的資源配置,提高效率,達到總體更好的結果或實現更高的希望。中國企業大搖大擺的要進軍歐洲市場,歐洲車企和各國媒體擺明了對中國新能源的虎視眈眈。明牌之後,比的就是實力和價格了。
|馬西風|
A merry heart goes all the way.
心曠神怡,事事順利。
THE END
微信號|iAUTO2010
邱現東正式掛帥一汽集團
決戰四季度,成都開了個不好的頭
“我們要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