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順發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工商銀行設攤推廣牡丹信用卡
世事如蒼狗白雲。1994年,信用工行上海分行在四川中路215號設立了信用卡公司,卡催款份即為現今銀行卡部的黑名黑色前身。當時信用卡公司辦公條件很差,单原許多辦公室是体力活與倉庫並在一起的,製卡打號的信用設備也極其簡陋,就在這樣艱苦的卡催款份環境下,卡公司開始書寫信用卡的黑名黑色曆史。
當時發行的单原信用卡隻有普卡和金卡,信用額度是体力活固定不變的,分別為五千元和一萬元。信用持卡人一旦動用信用額度,卡催款份就要承擔每天萬分之五的黑名黑色透支息。為鼓勵持卡人更好地使用信用卡,单原在一定期限內進行透支,銀行並不會將持卡人作為催收對象,但對於超過一定期限仍然不還款的持卡人,銀行就會采取各種方式提醒持卡人。銀行卡業務部的風險管理部門同事經過長期的經驗積累,根據拖欠不同時長款項的持卡人的心理特點建立了一套不同的催款方式,由於催款的形式行之有效,許多兄弟行都曾前來取經學習。
催款還是“體力活”,每到周五,辦公室就隻剩下女職員,所有的男職員則消失不見,原來都齊齊出發“討債”去了。雖然也有一部分的催繳工作是交給外包公司的,但是大量的工作還是由風險管理部門的“男女老少”負責。
對於一些拖欠款項達到一定額度和時間還不還款,失去信譽的持卡人,信控科必須嚴格把關,將 他們的名字印上“黑名單”,中止這些持卡人繼續使用信用卡的權利,直到他們將欠款還清為止。“黑名單”是止付名單的俗稱,來源於信用卡公司剛成立時設立止付名單的特點一一長期拖欠款項的持卡人,姓名和賬號都是黑色的。那時沒有先進的設備,止付名單不能在係統裏直接生成而是需要人工維護,信控科員工必須對自己負責的卡段進行篩查,找出長期欠款不還的持卡人。為了及時製成止付名單,有些員工甚至可以連續一個星期在行裏吃住不回去。
油印機是製作“黑名單”的必要條件,由員工利用油印機將客戶名單手動搖印到紙上,經過親自切割、裝訂再送到特約商戶手中。商戶拿著消費者的信用卡與“黑名單”比對,就能知道誰是不守信用的客戶而拒絕其用信用卡進行支付。
1997年,信用卡公司搬到外灘現今的卡部所在地,隨著金卡工程的實施,止付名單不再手工製作,隻需把名字輸入電腦,通過網絡大家就都能知道“黑名單”了。當下社會,信用是每個客戶的至寶,維護好自己的信譽,遵守規定按時還款,可千萬別上了“黑名單”。
“上海市銀行博物館”官方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