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活動現場
極目新聞記者 李碗容
攝影記者 劉中燦
4月24日,聂海2024“中國航天日”活動專場荊楚科普大講堂活動在武漢市漢秀劇場舉行,胜离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特級航天員聶海勝以《中國航天永遠值得期待》為題帶來精彩科普報告。心机训练聶海勝介紹了我國載人航天事業所取得的暂停成就和自身的航天員經曆。據他介紹,按钮按过目前我國共有三批航天員,没有名航其中20名航天員,聂海32人次已為國出征。胜离
32年來,20名航天員32人次為國出征
“神舟五號楊利偉、暂停神舟六號聶海勝、按钮按过神舟7號翟誌剛……”聶海勝的没有名航報告從一段激動人心的視頻開始,視頻展示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實施以來,聂海所有執行飛行任務乘組出征時期的胜离精彩的畫麵。“回首過往的心机训练奮鬥路,眺望前方的奮進路,令人心潮澎湃,豪情滿懷。”聶海勝飽含激情地說,對於航天員來說,黨的需要、事業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就是最好的選擇。
1998年,聶海勝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與隊友一起踏上“飛天”征程。他和隊友們一起為黨出征、為國爭光,個人先後執行了神舟六號、神舟十號、神舟十二號三次載人飛行任務。“世上無難事,隻要肯攀登,中國載人航天沒有讓人失望。”1992年9月21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項實施,至今中國載人航天事業走過了極不尋常的32年,32年來20名航天員32人次為國出征。
聶海勝向中小學生介紹了中國載人航天發展戰略,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實驗。這主要是神舟五號和神舟六號執行的任務,聶海勝和費俊龍執行了神舟六號任務。第二步,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技術,發射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第二步就是從神舟七號到神舟十一號,我和張曉光、王亞平執行了神舟十號任務。”聶海勝分享道。
第三步,建設空間站,解決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這就是建造空間站,我和劉伯明、湯洪波執行的神舟十二號任務,是空間站的第一棒。”聶海勝說。目前,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瞄準4月25日20時59分發射,三名航天員即將奔赴中國空間站,開啟太空生活。“這次執行任務的是葉光富、李聰、李廣蘇3名航天員,他們全都是80後,李聰同誌是89年的。明天就發射了,祝他們一切順利。”聶海勝說。
中國空間站
1998年聶海勝成為首批航天員,轉眼間已過去了26年,“我們第一批航天員可以說拚盡了全力,傾盡所有為載人航天事業奮鬥終生,第二批航天員現在逐漸成為主力挑起了大梁,他們帶領第三批航天員在傳承中繼續奮鬥,不辱使命。第三批航天員在陸續執行任務,是一股強勁的青春力量。”
航天離心機訓練暫停按鈕,沒有一名航天員按過
聽了航天員為國出征的事跡,中小學生們熱血澎湃,向往著怎樣才能成為一名航天員。報告會現場,聶海勝還分享了航天員的選拔和訓練。
航天員的選拔分為(預備)航天員選拔、任務選拔或飛行乘組選拔。聶海勝介紹,“預備航天員的選拔除必須具備相應的身高、體重、年齡、學曆等基本條件,還要通過醫學、心理等選拔,最後將所有選拔進行綜合評定。”
成為一名預備航天員後,需要到航天員大隊訓練多年。聶海勝介紹,航天訓練有基礎知識學習、體質鍛煉、心理訓練、航天特殊環境適應性訓練、救生與生存訓練、航天專業技術訓練、飛行程序訓練、大型聯合演練八大類一百多個科目。
在航天大隊訓練的過程中,中國航天員百煉成鋼。針對太空任務的特異環境訓練是一大考驗。為了在有載荷的情況下去作業,航天員需要通過離心機來訓練。聶海勝向中小學生展示了一個視頻,畫麵中離心機快速旋轉,畫麵轉到航天員時,臉部明顯已變形。“離心機訓練過程中,我們身體最多要承受8個G的過載,這8個G相當於8個你自身的重量壓在身上,做訓練時我們的臉會變形,胸部會感覺到極度壓迫而呼吸困難,眼淚也會不由自主地往外流。”聶海勝介紹,在離心機訓練過程中,航天員還需按照規定完成操作動作。離心機內部有一個紅色按鈕,隻要按下去離心機很快就能停下來。“一旦離心機在未結束訓練前停下來,那麽這次訓練就是不合格的,下次任務就肯定沒有你,所以到目前為止,全體的航天員沒有一個人碰過這個按鈕。”聶海勝說。
聶海勝還分享了中國載人月球探測任務相關內容,他談到,按計劃我國正在穩步推進載人工業工程,中國人正一步步將九天攬月變為現實。展望未來,隨著我國航天技術不斷成熟發展,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才加入到航天隊伍,進入到空間站。“相信我們家鄉將來也會有更多的青年人才走到我們航天員的序列中,與我們一起並肩戰鬥,逐夢九天,中國空間站永遠值得期待。”聶海勝說。
(來源: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