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我會認為,期已iPhone 15 係列會是至想蘋果給我們倒數第三個屬於 iPhone 的驚喜。
我的象中猜想是,以周期論來說,归位本代 iPhone 會有天翻地覆的期已變化,成為驚喜之作,至想另外兩個驚喜分別未知的象中折疊屏 iPhone,以及一體化無開孔 iPhone。归位
結果是期已,iPhone 15 係列是至想預期之內的好。
iPhone 失去創新,象中是归位個一點都不創新的話題
於我私心而言,本代 iPhone 15 Pro Max 是期已曆代 iPhone 中我換機動力最強機型,沒有之一。至想
但對於熬夜看完發布的象中看客而言,多數人還是發出了 iPhone 失去了創新的評價,iPhone 15 又是平平無奇的一代。實際上,公認具備創新價值的 iPhone 不過寥寥數款, 算下來就隻有初代 iPhone,iPhone 4,iPhone X 爭議不大,其他 iPhone 更像是縫三年補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因而,iPhone 失去創新,其實是個一點都不創新的話題。畢竟創新是一種稀缺品,就連被認為是常態的進步,很可能都是螺旋狀的。
▲ iPhone 15 Pro 係列用上了全新的鈦合金
在正式發布會前,各種消息幾乎確認了 iPhone 15 Pro Max 會換上鈦合金框架,加上 5X 長焦鏡頭,以及改換 USB Type-C 接口之後,我就不止向一個人表達了我的期待和第一時間換機決心。
如前麵所言,進步往往是螺旋式的,而本代的 iPhone 15 Pro Max 就是進步在正確的方向上。
▲ iPhone 15 和 15 Plus 的 USB Type-C 接口僅支持 USB 2 傳輸速度(480Mbps)
譬如 Lightning 和 USB Type-C 的接口之爭,在 iPhone 5 上初次出現的 Lightning 接口是如此先進和優雅,把當時的 Micro USB 映襯得如此粗鄙,但時過境遷,USB Type-C 在參數和兼容性上的優勢逐漸顯現,易用性顯然遠超 Lightning 接口。
再譬如,iPhone 的 Pro 和 Max 機型,在鏡頭數量、電池容量、散熱模塊都不如相近尺寸 Android 旗艦機的時候,重量卻節節高攀,一路往著半斤重的目標奔去,也終於在本代通過機身材料變更實現了大幅減重。
還有就是在國產手機品牌大打影像牌的時候,iPhone 巋然不動,久久不上 3X 以上的長焦,至於原因也可以理解,畢竟之前,Android 手機的 5X 和 10X 光學,以及再往上的 50X 乃至 100X 數碼變焦,都隻能說是拍得到而已,即便有計算攝影補償,也還沒有到拍得好的地步。
當然,也不能酸葡萄心理,長焦這事兒,有已經是巨大進步了,大不了 Deep Fusion 使勁加銳化嘛。
還有一個值得鼓掌的更新是用戶終於可以自定義 iPhone 15 Pro 雙機主攝的焦段,通過裁切的方式,在 24mm(原生焦段)、28mm 和 35mm 之間選擇,因為智能手機的主攝影像傳感器越來越大,為了控製鏡頭厚度,廠商們也隻能把主攝焦段越做越廣,雖然成像質量提升了,但過廣的 24mm 左右焦段,卻很不適合影像創作。
▲ 用 Vision Pro 觀看 iPhone 15 Pro 拍攝的空間視頻
也有人會癡迷於蘋果推進半導體製程工藝的努力,首款 3nm 芯片手機值得嘉獎,還有人認為 iPhone 15 Pro 雙機通過主攝和廣角鏡頭的組合拍空間視頻是殺手鐧功能,這個功能把現在和未來聯係在一起,可以用來紀念過去,是屬於時間和空間的魔法。還有人覺得 iPhone 15 Pro 雙機可以拍 4K60fps 視頻也是巨大進步,加上 USB Type-C 可以直連外接硬盤,這意味著蘋果的新手機,以及能夠勝任不少工作場景。
這些算創新嗎?當然也算,隻不過從滿足需求而言,要麽屬於錦上添花,要麽麵向小眾人群。
iPhone 又一次喜提沒有創新的評價,不是進步不夠,而是缺少了一些從無到有,以及另外一個東西。
iPhone 賣不賣得好,靠創新,還是靠其他?
其實,每年購買 iPhone 的 2 億人裏,熟稔知曉 iPhone 參數和技術細節的人,隻是很少一部分。
譬如 iPhone 14 和 iPhone 14 Plus 沒有用到 iPhone 14 Pro 同款的 A16 處理器,而沿用上一代的 A15 處理器這種降本增效不降價的事,幾乎沒有產生任何波瀾,一則是 A 係列處理器是真正的遙遙領先,兩代處理器在使用感受上,幾乎感受不到什麽區別,二則是 iPhone 新機的受眾,和小米新機的受眾,並不一樣,內在參數重要性不大,不然 iPhone 15 & 15 Plus 也不會是 6000 價位段往上極少數還在用 60Hz 刷新率屏幕的手機。
關於消費者願意買什麽 iPhone 這件事,過往十幾年的曆史可以提供足夠的數據支撐。
▲ 曆年 iPhone 銷量
自 2007 年發布初代 iPhone,到本代 iPhone 15 係列,屬於消費電子史上最輝煌,沒有之一的智能手機宏大敘事裏,iPhone 是毫無疑問的主角,非要給主角加上「波瀾壯闊」的形容詞的話,那隻能是銷量的波形圖。
可以看到 iPhone 在 2014 年賣出了 1.69 億部之後,緊接著在 2015 年賣出了恐怖的 2.31 億部,增幅達到了 36.7%。
在此後的多年時間裏,蘋果都沒有賣出這麽多的手機,直到 2021 年售出 2.42 億部 iPhone,再創新高。
當然,在 2015 年到 2021 年這所謂的低穀期,也有一個不起眼的小高峰:2018 年,蘋果賣出接近 2.18 億部 iPhone。
考慮到近些年 iPhone 都是 9 月發布,然後在接下來的聖誕元旦季大賣,接著就是來年,所以很大程度上,如果要分析 2015 年,2018 年和 2021 年的 iPhone 銷量,實際上我們談論的是前一年發布的 iPhone 6 & 6 Plus,iPhone 8 & 8 Plus & iPhone X,以及 iPhone 12 係列賣得如何。
相比於 iPhone 5s 和它不爭氣的弟弟 iPhone 5c,iPhone 6&6 Plus 雙機是事實上蘋果雙主力機在售,更關鍵的是,這是蘋果首次大幅增大屏幕,從 iPhone 5s 的 4 英寸屏幕增大到了 iPhone 6 的 4.7 英寸,以及 iPhone 6 Plus 的 5.5 英寸。
▲ iPhone X 和 iPhone 8 & 8 Plus 像是兩個時代的產品
iPhone 8 & 8 Plus & iPhone X 則是一門三進士,比 iPhone 7 & 7 Plus 雙機多了一部開天辟地的全麵屏 iPhone X。
到了 iPhone 12 係列的四款機型發布,又比 iPhone 11 & iPhone 11 Pro & iPhone 11 Pro Max 三款機器再多一款,同時蘋果對設計進行了大刀闊斧改革,直角邊框回歸,加上 5G 網絡支持,這代 iPhone 也足夠亮眼。
如果不考慮 iPhone 5c 和 iPhone SE 係列這樣的小透明,我們便能得出答案:能夠支撐銷量高峰的 iPhone 機型,一是增加了同代機型數量,二是形態上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簡言之,雙拳難敵四手,小屏不如大屏,大屏不如全麵屏。
考慮到 iPhone 的 mini 係列的存在感其實也很低,其實在產品層麵,能轉化能 iPhone 銷售力的顯著因素,其實就是四個字:形態改變。
再擴展一下,就是消費者需要看起來和上一代不一樣的 iPhone,和上一代差別越明顯越好。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點就是,現在用戶整體換機周期延長到了 2 年半以上,iPhone 用戶還會更久一些,接近 3 年,而正好 iPhone 這些年形態大變化的周期也是 3 年,所以這幾乎意味著 iPhone 用戶換新的時候,拿到手上的將是與上一部截然不同的手機。
剛好,iPhone 15 係列距離 iPhone 12 係列發布,過去了 3 年。
隻是,我們預料中的形態變化,出現了嗎?
不好意思,沒有。除了換了機身材料,邊框變窄約半毫米,iPhone 15 Pro 雙機和上一代差別不大。
不是失約三年之期,是屬於智能手機的宏大敘事即將結束
相比於所謂的「3 年一次的形態變化」,我更想把 iPhone 15 係列,尤其是 iPhone 15 Pro Max 稱之為現階段 iPhone 的集大成者,它更好了,好得多。以往 iPhone 被詬病的地方,諸如封閉的接口 ,不夠多樣的焦段,以及過重的重量,在這一代都得到了改變。
但對於消費者來說,有和無的差別,要遠遠高過於有和優的差別。
蘋果自然知道這一點。
然後,藏在 iPhone 銷售和蘋果業績裏的小秘密也呼之欲出:蘋果再次通過拔高頂配 iPhone 的起售價來提升 iPhone 均價。這一次,蘋果隻給 Max 版本加了 5X 長焦鏡頭,還取消了 iPhone 15 Pro Max 的 128GB 選項,入門版變成了 256GB,起售價也高了 1000 元,同時也給 512 GB 和 1TB 版本分別漲了 300 元和 500 元。
▲各季度 iPhone 銷售均價
過往的十數年時間裏,iPhone 售出的均價從 2012 年 650 美元左右,上漲到了如今接近 1000 美元。究其原因,是 iPhone 從數字到 Plus,到 Pro,再到 Pro Max 的進行曲,也是 mini 和 SE 的挽歌。
蘋果是所有智能手機廠商當中節奏最穩,武器庫最多,但也是最不著急放大招的廠商,因為它有太多辦法讓用戶多掏錢。
▲ 全新 A17 Pro 芯片,采用 3nm 製程工藝
所以我們看到,蘋果在半導體領域一騎絕塵,加之係統軟件和硬件的深度整合,達到了 Android 競品難以望其項背的能耗比,以及靈動島這樣化腐朽為神奇的 UI 形式。我們又看到,在 5G、高刷屏、超長焦鏡頭、折疊屏、快速充電等等 Android 廠商無限內卷的領域,蘋果總是姍姍來遲。
蘋果的創新和驚喜,一部分來自於真正的,引領行業的創新,還有一部分來自於自己的封閉和保守。
落後的 lightning 接口與封閉的 MFi 生態圈被詬病已久,以至於 iPhone 改用 USB Type-C 接口的傳言和新聞能夠帶來山呼海嘯般的持續高熱度,能夠變成購買驅動力。
很荒謬,也很現實。
沒辦法,每年的 9 月到來年 1 月,消費電子行業的背景音樂就是 iPhone 鈴聲三全音,在 iPhone 的 BGM 裏,沒有人能打敗 iPhone。
其實也不是完全沒有,起碼曾經的中國市場裏,iPhone 有過一位旗鼓相當的對手。
如果不是華為在 2015 年到 2019 年的飛速發展,以及站穩高端,那麽 iPhone X 的橫空出世會顯得獨孤求敗。
2018 年,華為出貨量(2.08 億)與蘋果出貨量(2.18 億)相差無幾,2019 年華為出貨量(2.4 億)首次反超蘋果出貨量(不到 2 億)。
聚焦在中國市場,2018 年蘋果在中國的出貨量(3630 萬部)相較於 2017 年(4110 萬部)少了近 500 萬部,跌幅近 12%。到了 2019 年,蘋果在中國的出貨量進一步下跌至 3280 萬部。
可以說,華為高端手機在 2018 年到 2019 年海內外,尤其是國內市場的迅猛勢頭,是蘋果 2018 年銷量高峰並不高,2019 年銷量低穀更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2020 年,略去不表。
2021 年,蘋果在中國的出貨量猛增到了 5030 萬部,是 iPhone 銷量創曆史新高的最大助力。
即便是再怎麽充滿故事的智能手機宏大敘事,到現在都有一個房間裏的大象:出貨量不可避免地下滑,看不到回升的希望。
▲ 華為 Mate 60 Pro 突然發售,是 2023 年手機市場最大的意外
局部的故事,諸如 iPhone 每年的發布,還有折疊屏可用性越來越高,華為 Mate 60 係列的突然發售等等,足夠精彩,但不影響大局走向。
如果仔細看看電腦行業,就會發現這個行業其實保持著既定的進步步伐,英偉達旗艦顯卡的一卡難求,蘋果 M 係芯片的遙遙領先,5000 元檔位筆記本的瘋狂內卷,證明著這個市場在產品端仍有一些活力。
但一看銷量,經曆了兩三年前意料之外的暴增之後,重回一潭死水的狀態。
是新電腦不好用嗎?不是,是舊電腦還能用。
類似的情況正發生在智能手機領域,是新手機不好用嗎?新手機好用得很,屏幕又清晰,玩遊戲又流暢,揚聲器也好聽,隻是舊手機換個電池又能再戰 3 年罷了。手機已經逐漸變成了不壞不換的產品,而非值得喜新厭舊的產品。
代表蘋果手機最強產品力的 iPhone 15 Pro 和 iPhone 15 Pro Max 是實實在在的好手機,也本應該是三年之期已到,恭迎龍王歸位的一代銷量王,但時代變了。
▲ iPhone 12 Pro,和後續三代 iPhone 設計並無大的區別
也許是蘋果察覺到了換機周期的進一步加長,從當初兩年一變,到最近紀念的三年之約,下了決心把形態變化的周期變為 4 年,把 iPhone 15 係列作為 iPhone 12 係列周期的完結篇,而不是作為開篇。
也許李佳琦的靈魂反問直擊現狀,大家確實對於消費更加謹慎了,人們換新,不再是因為新的更好,而是舊的實在不好用了。
一名從事手機配件銷售的博主在這次蘋果發布會開完不久表示,自己網店裏的 iPhone 14 Pro 係列配件銷量明顯增加,並且他很敏銳地在發布會前就增加了 iPhone 14 Pro 係列配件的備貨,結果不出所料,因為曆史早已在重複。
新 iPhone 發布帶動舊 iPhone 配件銷量,是智能手機宏大敘事即將終結的小小側寫。
在這個宏大敘事的後半段,本來有很多對手戲的蘋果,卻演了兩三年獨角戲,當敘事氛圍愈發蕭索的時候,對手的回歸,把終章,變得熱烈。
不過,空間視頻在 iPhone 15 Pro 係列和 Vision Pro 之間的存續,是新敘事序章的一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