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西街當茅台從"A股信仰",观察變成年輕人的质疑"信手拈來",豔羨不已的茅台茅台茅台其他企業或品牌突然發現,聯名、理解跨界這件事,西街樣子好做,观察效果難得。质疑
從來不缺爭議的茅台茅台茅台茅台,話分兩頭。理解
在遠離煙火氣的西街那一層,茅台依舊高不可攀,观察它是质疑白酒神話,是茅台茅台茅台飲料界的奢侈品,是理解股市一手交易18萬,是一瓶難求的"理財神器"。
這些還算圍繞本質競爭,充斥著存在即是合理的悻悻然:酒業同行、白酒消費者,以及那些想從茅台生態鏈撈一筆的供貨商和投機者,默許了相通的心路曆程:從質疑到理解,再到向往。
故事在茅台跨界之旅重演了一遍。一年多前,茅台冰淇淋推出的時候,人們也以為是個極為俗套的標準動作,高端品牌玩一玩接地氣,斜刺裏營銷一把,就消失在流量的長河之中。
後來人們發現茅台有點意思,賣冰淇淋堅持了一年,不僅搞了冰淇淋節,還把合作夥伴從蒙牛擴展到了中街集團。及至當下火熱的茅台咖啡,傳聞中在路上的茅台巧克力、茅台火鍋……
質疑茅台、理解茅台、成為茅台,恰恰反映出市場對品牌衝刺不同階段的心理變遷。
賬本往往不是簡單的算術題。首日賣出542萬杯、單品銷售額破億,要和瑞幸分賬的茅台拿鐵賺不了多少錢。上線一年、賣出1000萬杯,同樣要和蒙牛均攤的茅台冰淇淋也算不上大生意。
尤其和茅台主業相比,跨界所得利潤可能微乎其微。據悉,這些茅台周邊來自茅台文旅,2022年,茅台文旅先後推出的10多款茅台文創產品,為茅台集團貢獻產值近6億元,而同期茅台集團總營收為1241億元,淨利潤為627億元。
有網友開玩笑,"不要被茅台忽悠了",醬香拿鐵並非"年輕人的第一杯茅台",因為去年茅台冰淇淋已經用過這招了。
連環招才更可怕,年輕人的第一杯,一杯又一杯,後麵還有三杯……茅台屢試不爽的,是圍觀者從質疑到向往。
細細比對,類似的跨界和聯名近幾年層出不窮,但能讓消費者持續抱有念想的極少。大多數聯名活動,營銷宣傳轟轟烈烈,用強烈的品牌反差感捕獲流量,也拿下了"年輕人的第一個某某",卻沒有長紅的氣質。
旁人能從茅台學到的,最簡單卻最有效,首先不要在高忱無憂的成績麵前躺平,敢於走出舒適區;其次哪怕微小的創意(短期較低的產出)也要堅持,穿越周期之後,外界的揶揄就會變成讚許。
兩個基礎之上,想把事情做得稍有成就感,策略計謀才會成勢,而不至於停留在術的層麵——無論消費者還是業務線,都成了雁過無痕。
畢竟我們已經到了信息時差極其微小,用戶基數極其龐大的"後人口紅利時代",贏得用戶時長和複購率,比任何時候都更重要。
北京商報評論員張緒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