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了正在熱映的个守電影《奧本海默》,大概會對片中這一幕印象深刻:
年輕的为何奧本海默試圖用注射了氰化鉀的蘋果毒害自己的導師,然而這個蘋果卻陰差陽錯,成爱被奧本海默崇拜的坦生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拿走。眼看玻爾就要吃掉蘋果,个守奧本海默以蘋果有蛀蟲為由迅速將它扔掉。为何
電影《奧本海默》
電影中手持毒蘋果的尼爾斯-玻爾
在現實中,玻爾不僅影響了奧本海默,坦生更是个守諾貝爾獎獲得者、量子力學重要奠基人、为何哥本哈根學派創始人以及......一位足球場上的成爱守門員。
2005年的德國版《誰是百萬富翁》中,參賽選手馬蒂亞斯隻差答對一題,个守就能獲得50萬歐元大獎,为何但下麵這個問題卻難倒了他:
哪一位諾貝爾獎獲者曾經代表自己的成爱國家踢過幾場足球比賽?選項有德國物理學家古斯塔夫-赫茲、居裏夫人的丈夫皮埃爾-居裏、法國物理學家亨利-貝克勒爾以及丹麥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
考慮到答錯就拿不到任何獎金,馬蒂亞斯最終放棄了回答,隻帶走了12萬5000歐元。節目組給出的正確答案是尼爾斯-玻爾。
然而,很快有人指出,這道問題存在硬傷。尼爾斯-玻爾確實在1922年以37歲的年齡拿到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但他從未代表丹麥國家隊踢過比賽。那個曾為丹麥國家隊出場的“玻爾”,實際上是尼爾斯-玻爾的弟弟哈拉爾德-玻爾。後者在1908年奧運會上幫助丹麥隊獲得銀牌,還有過單場比賽梅開二度的表現。
玻爾兄弟,右邊是哥哥
不過,尼爾斯-玻爾曾是一名球員,這一點倒是沒錯。在他獲得諾貝爾獎時,丹麥報紙所采用的標題甚至是《授予著名足球運動員尼爾斯-玻爾諾貝爾獎》。
1885年10月7日,尼爾斯-玻爾出生在哥本哈根一個科學基因與運動基因兼具的家庭。父親克裏斯丁-玻爾除了是哥本哈根大學的生理學教授之外,還酷愛當時剛在丹麥流行的足球,他為此還在住家附近的街道建設了個足球場,每次去踢球,都會帶上玻爾和他的弟弟。
正是在這樣的氛圍下,尼爾斯-玻爾和他小兩歲的弟弟哈拉爾德,很快就在學校的操場上展現出了過人的足球天賦。據尼爾斯-玻爾的同學貝爾摩當年的回憶,“尼爾斯有著勢大力沉的腳力,他總是能夠將球踢到球場邊的水溝裏,水裏的魚都會撲騰跳出來。”
或許正因為這出眾的腳力,學校的老師察覺出了尼爾斯可能更適合做門將。尼爾斯沒有反抗,他心甘情願一直守兩根門柱之間,直到上了哥本哈根大學,他都是一位忠實的守門員。
前排最左邊的球員就是尼爾斯-玻爾
1899年,玻爾兄弟被地處哥本哈根北部的AB俱樂部相中,成為青年隊的成員,玻爾的父親也是AB俱樂部的理事之一。
盡管AB俱樂部目前征戰在丹麥的第三級別聯賽,但在彼時,AB卻是丹麥國內足壇名副其實的一支強隊,曾經9次斬獲丹麥聯賽冠軍。
原本,兩人理應朝著足球的道路進發,但這期間卻出現了一個未經證實的小插曲,而這也被認為是尼爾斯-玻爾告別足壇的原因之一。
據AB俱樂部官方透露,在一場由AB對陣一家來自德國名為Mittweida Tecnicum的俱樂部的比賽時,由於AB取得了18-0的巨大優勢,導致尼爾斯在後場百無聊賴,於是他幹脆靠著其中一個門柱做起了數學題。
沒想到,就在這個過程中,對手突然來了一記遠射,正處於解題興奮中的尼爾斯,全然沒有意識到皮球早已劃過球門,哪怕現場的觀眾都在呼喊他的名字。
賽後,他向隊友透露,相較於乏味的比賽,思考數學題顯然更有趣。於是在踢完了1905年的賽季,也是他身為球員唯一的一個賽季後,尼爾斯-玻爾宣布退出足壇。
相比較之下,弟弟哈拉爾德的足球生涯就走得遠的多了。事實上,哈拉爾德的足球天賦也確實比哥哥更高。16歲時,哈拉爾德就正式代表AB一隊亮相,並被丹麥媒體稱為丹麥最好的盤帶球員,撰寫過多部經典足球著作的著名記者西蒙-庫珀也證實了這一點,“哈拉爾德帶領丹麥拿過奧運會銀牌,而尼爾斯隻是一個實力不算多麽出眾的守門員而已。”
在退出足壇後,哈拉爾德和哥哥一樣,也在學業上大放異彩,成為了頗有名氣的數學家。
盡管玻爾兄弟在足球層麵存在著一定差距,但總有人將他倆搞混。有傳聞稱,當已經成為哥本哈根大學教授的尼爾斯-玻爾會見丹麥國王時,國王一見麵就說:“很高興見到我們國家隊的球星”,尼爾斯則滿臉尷尬:“你說的應該是我弟弟吧。”
由此也不難理解,為什麽《誰是百萬富翁》的節目組會犯下低級錯誤了。
不管怎麽樣,在那個還是業餘足球掌控的時代裏,玻爾兄弟的出現無疑有著特殊的意義,畢竟,當時大部分參加足球比賽的球員都來自工薪階層。
《Danish Dynamite》是英文世界裏一本難得關於丹麥足球的著作,作者之一的邁克-吉邦斯就表示,“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能夠在智力與體力並駕齊驅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這就是為什麽玻爾兄弟在丹麥國內受推崇的原因。”
在徹底告別球場後,尼爾斯-玻爾開始在哥本哈根大學學習數學和自然科學,並獲得科學碩士學位,隨後又攻讀了哲學博士學位。之後,他前往英國學習,在曼徹斯特大學擔任物理學教師,更重要的是,他在英國認識了他的伯樂,盧瑟福,原子核物理學之父。
在盧瑟福的研究基礎上,玻爾構建了突破性的玻爾模型。玻爾模型為後來量子力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並為其他科學家提供了重要的啟示。尼爾斯-玻爾的研究成果使他於1922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以表彰他對原子結構和輻射的貢獻。
簡言之,尼爾斯-玻爾就是量子力學的奠基人。除了量子力學的研究,玻爾還是哥本哈根學派的創始人之一。
盡管玻爾在科學上的成就有目共睹,但他的理論也並非沒有遭受過質疑,這當中,他與愛因斯坦長達幾十年的針鋒相對就是最好的例子。
與玻爾不同,愛因斯坦堅信“上帝是不會擲骰子的”(God does not play dice),他認為一定存在著一個更高的確定性理論,量子力學隻是該理論的近似。
而以玻爾為首的哥本哈根學派則捍衛量子隨機性,認為量子力學的基礎是完備的。玻爾還反駁愛因斯坦:“你不要教上帝做事”(Stop telling God what to do)。為此,兩個學派進行了長達30年的論戰。
直到玻爾去世的前一天,他還在黑板上畫了當年愛因斯坦光箱實驗的草圖,解釋給前來的采訪者聽,這幅圖也成了玻爾留下的最後手跡。
尼爾斯-玻爾與愛因斯坦
值得一提的是,尼爾斯-玻爾的孩子們顯然也繼承了玻爾的物理和運動天賦。他的第四個兒子奧格獲得了1975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父子倆成為4對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父子之一。另一個兒子歐內斯則代表丹麥參加過1948年倫敦奧運會的草地曲棍球項目的比賽,完成了父親未實現的奧運夢。
在球場上,玻爾兄弟雖然沒能成為像勞德魯普兄弟那樣響當當的丹麥傳奇球星,但在另一個領域,他們的成功顯然更讓人望塵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