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麵新聞記者 | 周姝祺
中國電動汽車產品的首拆優勢不僅是消費者直觀感受到的前衛智能化功能,更在於整車成本上的比亚豹成本比别競爭力。即使是迪海低较將車型轉移到歐洲本土生產,也仍具備相當可觀的特斯同级成本優勢。
日前,众汽瑞銀證券研究部首次對中國電動車產品比亞迪海豹進行了拆解。车低研究報告發現,首拆比亞迪海豹整體成本較同級別競對車型,比亚豹成本比别上海超級工廠生產的迪海低较特斯拉Model 3低15%,比大眾汽車在歐洲生產的特斯同级相似規格車型成本低35%。
中國本土生產和國內完善的众汽電動車供應鏈是比亞迪海豹具備成本優勢的一部分原因,但更重要的车低降本來源是比亞迪垂直整合體係和零部件高度集成性。根據測算,首拆比亞迪海豹在歐洲本土生產,比亚豹成本比别也比西方現有汽車製造商在本土生產便宜四分之一。迪海低较
瑞銀中國汽車行業研究主管鞏旻向界麵新聞等媒體透露,比亞迪海豹約75%的零部件均由比亞迪自行生產,零部件自製比率高於在中國生產的特斯拉和在德國生產的大眾汽車。
“這種垂直一體化為比亞迪提高了整車利潤率,但無法明顯提升整體的投資回報率。”鞏旻認為,垂直整合的最大優勢在於工程開發上實現更高的集成性。相比之下,采用供應商方案,零部件更為分散獨立,而獨立的零部件集成於一體時,將涉及到額外的連接成本和軟件兼容問題。
以占據整車成本最高的刀片電池為例,其高度集成性一方麵降低了約20%右的成本,另一方麵讓電池包足夠薄,以此留下了足夠的整車空間。據悉,比亞迪刀片電池電芯成本為5833美元,是行業內成本最低的電池包,較特斯拉磷酸鐵鋰電芯低5%。
同時,在商業決策權衡上,比亞迪海豹采取了更適用於中國消費者的方案。當前未受到足夠重視的自動駕駛側重簡單實用方案,成本僅3000元,但在車機係統上,比亞迪海豹卻具備了5G功能。
今年慕尼黑車展上,比亞迪海豹正式在歐洲上市,兩個版本售價分別為5萬歐元和4.49萬歐元。截至目前,比亞迪歐洲在售車型已經達到五款。
以比亞迪為代表的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正在加快向歐洲等海外市場拓展。瑞銀預測,到2030年中國汽車公司在全球市場的份額將從當前的17%躍升至33%。
其中,中國汽車公司在國內本土市場能夠拿下高達80%的市場份額,歐洲市場份額從去年的3%提升至20%,而在美國、日本、韓國和印度四個國家的市場滲透率趨近於0。
與之相反,西方傳統汽車製造商將承受較大打擊,全球市場份額將從當前的81%下跌至58%。尤其在2至4萬歐元的大眾市場板塊,衝擊更為明顯。
瑞銀已經將雷諾和大眾汽車的股票評級從“中性”下調至“賣出”,直接理由是中國競爭帶來的威脅。分析報告指出,中國汽車製造商和特斯拉帶來的競爭日趨激烈,傳統大眾製造商由此造成的結構性市場流失的風險最大。
相關分析師認為,大眾汽車是“在全球範圍內受到中國汽車製造商崛起負麵影響最大”的公司。作為曾經在中國排名首位的整車企業,大眾汽車有可能被邊緣化,甚至在本土歐洲,也將在較長時期裏是受中國電動汽車衝擊最大的汽車公司。
為維持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大眾汽車已經在中國與小鵬汽車達成曆史性合作。但分析師團隊認為,雙方合作具有很高的執行風險。
鞏旻告訴界麵新聞,如果海外汽車製造商的主力市場在中國汽車企業難以觸達的等市場,相對影響較小;一旦與中國和歐洲直接掛鉤,“日子將更難過一些”。
大眾在技術合作的積極程度最高,也是因為中國是其最大的單一市場。今年上半年,大眾集團每賣出100輛汽車,就有33輛來自中國。
“豪華汽車品牌受到波及影響也相對更小一些。歐洲消費者對於傳統品牌的忠誠度更高,中國汽車公司想要在這一細分領域有所突破,需要品牌多年的曆史文化積累和產品兼具成本競爭力。”
需要注意的是,盡管中國汽車企業具備成本優勢,但反映在財務報表上,多數電動汽車公司仍處於虧損狀態。鞏旻指出,這主要是由於市場競爭環境所致,並不會影響汽車公司在電動化路線上的長期投資。
“相當企業願意承受階段性虧損,希望進一步發展技術實力、品牌底蘊和整體影響力。從長遠來看,由於機械結構的簡單化,電動車的利潤率不會永遠低於燃油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