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坐飛機的亏损空時候,會看到這種情況,线航整個飛機上座率不足30%,司为什还肯定是坚持机太賠錢的狀態,但依然正常起飛,飞因而且這架航班幾乎天天都有。为飞
航空公司為什麽明知道虧損,亏损空還依然堅持要飛?线航
第一,不安排飛行也得發工資
民航客機上通常配備的司为什还工作人員有:
飛行員至少2個(機長+副駕),如果是坚持机太遠程航線,還要再多配一名副駕,飞因跨國航線可能配備更多。为飞
飛行輔助人員還有領航、亏损空機械、线航通訊等。司为什还
乘務組有乘務長、乘務員、安全員和乘警等
即使是很小的航司,部分人員可以身兼多職,沒有個四五個工作人員也是搞不定的。
不管安不安排飛行,隻要是航司的正式員工,這些人的基本工資總要發,尤其是機長的工資還很高。安排飛行還能虧損的少點,所以堅持要飛。
第二,飛機太貴,所以得飛
這個理由看似很荒謬,但確實是航司堅持飛虧損航班的重要理由之一。
以波音737係列為例,737-700單機7600萬美元,737-800單機9050萬美元,737-900ER單機9610萬美元,737MAX8單機1.037億美元,737MAX9單機過億,高達1.099億美元。
國產大飛機C919,目錄單價為1.08億美元。
航司一訂就是幾十甚至上百架,很難有如此財力全額支付,一般通過融資租賃的方式操作。
即融資租賃公司使用自有資金或銀行資金,從飛機生產廠商那裏把飛機買下來,然後租給航司。
航司向融資租賃公司按期支付租金,使用到飛機折舊年限,再按殘值買下來,或者歸還融資租賃公司。
這樣一來,航司可以用少部分資金購買多架飛機。有點類似於我們個人消費分期。
既然飛機是租來的,停飛也得支付租金,為啥要停飛,自然飛得越多,利用率才越高。
即使是自己的飛機,民航局也有明確的折舊年限,到一定時候,飛機必須要報廢,多飛才能分攤成本。
第三,爭奪航班時刻使用權
短時間內,每條航線的客流量基本是固定的,但航司有很多,各家都在爭奪有限的客流量。
具體誰分得多,誰分得少,由國家民航局負責。
那麽問題來了,淡季的時候,航司認為不賺錢不飛,那麽旺季的時候航司想飛,民航局可不答應。
所以淡季虧錢也飛,就是為了爭奪航班時刻使用權,這樣旺季的時候把錢就賺回來了。
第四,後續航班可能賺錢
舉個例子,從青島膠東國際機場飛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可能客座率不足50%,也就100個人。但是到上海之後,可能有50個要飛往紐約、舊金山、墨爾本,這就賺回來了。
更多的情況是去程的客座量,和回程的客座量相差較大。比如從青島到上海人很少,但從上海回到青島人很多,這樣綜合一算,還是賺錢。
第五,航司不僅僅賺旅客的錢
民航飛機大多為雙層,上層運送旅客,下層可以運送的是貨物。大部分情況運送旅客的行李。
但在淡季時,部分航空公司會與快遞公司合作,在客座率較低的航班運送快遞,實現雙贏。
以上,歡迎補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