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國內汽車行業的汽车整體走勢,處在一個相對不樂觀的行业新狀態下,尤其是利润率暴當整個市場需求降低,汽車市場在供給端出現明顯的跌成產能過剩,當需求不足,源车產能過剩時,亏钱國內汽車市場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價格戰這種情況。赚吆战闹從今年3月至今,喝都至少已經出現了兩次大規模的价格降價潮,而且幾乎都是汽车廠商領銜,汽車行業的行业新降價潮,維持了國內乘用車市場銷量基本盤的利润率暴相對穩定,乘用車銷量沒有出現大幅度下滑的跌成態勢,但是源车對於行業利潤,利潤攤薄卻是亏钱一個既定事實了。
日前乘聯會發布消息稱,今年7月,汽車行業在成本同比增長6%的情況下,整體利潤卻下降了30%,營收增加利潤卻大幅度減少,已經成為了困擾很多廠商運行的攔路虎,尤其對於一些銷量本身不高的汽車廠商,情況則更加棘手。
當然這種情況本身並不難理解,在過往的一段時間裏,隨著對外匯率增長,以及部分原材料的漲價,導致汽車廠商的生產、運營成本出現了增長,包括為了提升銷量,在市場營銷、媒體投放層麵增加的成本等等。但是由於市場持續低迷,汽車廠商之間大打價格戰,就導致了整體利潤被攤薄,那麽這一漲一跌之間,汽車行業利潤率就呈現出了30%的下滑幅度,這也是很無奈的一件事。
當然更加難受的,可能還是一些新能源汽車廠商,雖然說碳酸鋰成本已經從去年一段時間五六十萬元每噸的超高價格,降低到如今20萬元一噸左右,可以說電池原料成本大幅度下降,但是對於很多廠商來說,整體利潤並沒有增加,相反大多數新興的新能源汽車廠商,還處在虧損當中。比如造車新勢力中,理想已經實現了盈利,但是蔚來、小鵬等一眾新勢力品牌,至今沒有擺脫虧損,電池成本降低和銷量增長,並沒有改善盈利狀況,賠錢賺吆喝的成分很大。
造成新能源汽車賠錢賺吆喝的原因,主要還是成本相對較高,而且由於很多品牌銷量比較低,難以分攤成本。上半年,很多新能源汽車品牌都在致力於研發超高速快充、更高階駕駛輔助等等,這些研發成本都是很高的,但是像小鵬、蔚來這樣的車企,銷量在1萬多輛左右,很難分攤掉研發成本。
可能像比亞迪、特斯拉這種絕對銷量非常高的新能源品牌,即使降價,也能保證一定的利潤率,依然有錢賺,而像理想這樣的品牌,本身平均車價就很高,利潤空間很大,而且由於這個品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打出了差異化優勢,所以基本沒有參與價格戰,這讓理想汽車的整體毛利率很高。但是絕大多數新能源汽車品牌,尚處在花大錢搞研發、提升知名度和消費者接受度的階段,銷量本身很少,難以分攤成本,所以呈現了大幅度虧損的狀態。
而且汽車廠商之間的價格戰,將本來屬於經銷商渠道的優惠權限直接“提級”,導致經銷商行業在價格方麵的操作空間大打折扣,所以上半年,有超過50%的經銷商呈現虧損狀態,創下最近幾年的新高。而且由於廠商之間的價格戰,剝奪和攤薄了經銷商的利潤空間,導致經銷商和汽車廠商之間的矛盾加深,經銷商體係也麵臨崩潰的危險。
所以其實從整體上來看,尤其是從很多消費端的小夥伴的視野來看,今年的國內汽車市場非常“熱鬧”,尤其是廠商之間大打價格戰,導致車輛價格整體下降,一些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車呈現“油電同價”的狀態,而且在超快充、城市NOA等技術的落地方麵,效率也是越來越高,大有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架勢。但是從行業的宏觀角度來說,市場需求減弱,帶來了供給端的過分競爭,直接導致了汽車行業的利潤率大降,尤其對於看似蓬勃發展的新能源汽車行業來說,很多新能源汽車廠商還處在賠錢賺吆喝,咬牙搞研發的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