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下,徐徐清風在興隆湖泛起陣陣漣漪;湖畔的山水市綠道上,遊人們正漫步遊覽……8月15日,人城記者走進四川天府新區,和谐處處可見美景。相融
2018年,园城“公園城市”理念首次從天府新區提出,建设5年來,山水市該區堅持以公園城市建設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人城構建“城綠共融、和谐疏密有致”的相融城市形態,並培育了“高端引領、园城綠色低碳”的建设現代產業,地區生產總值連續跨越兩個千億級台階。山水市
以山水為基 讓城市自然“生長”
“小小船兒湖中遊……”早上8時,人城賴小利像往常一樣,劃著小船,哼著小曲兒開始了一天的工作。53歲的賴小利是土生土長的天府新區人,已在興隆湖當了5年的“護水員”。
“以前這個地方哪兒有人來呀,荒涼得很。但現在這個水多清嘛,看著都讓人心裏敞亮!”賴小利望著他工作的“主場”笑道。
9年前的興隆湖還隻是鹿溪河流域的一處滯洪窪地。“當時,我們遵循的一個原則就是,盡量保持原有的地貌地勢,保護原生植被、避免大挖大填,在此基礎上進行修複、治理、提升。”四川天府新區公園城市建設局工作人員盧謙說,設計團隊充分利用了興隆湖低窪地形的特點,壅水成湖。
2017年底,天府新區對城市規劃進行迭代升級,將原本的沿道路布局方案,轉變為“沿河”“沿綠”布局的新模式,如此,河流、湖泊、綠地在天府新區都不再是城市的後花園,而是人和城市使用的空間,且具有可以帶動產業發展的功能。
這一模式的轉變,使得城市與山水真正融合在同一維度,也是從底層邏輯上重塑城市形態的關鍵之舉。
盧謙說,2020年,興隆湖的水質隻達到四類標準。為了讓水質達到二類,甚至是一類標準,經過多方論證,一個最不可能啟用的方案被敲定:放幹整個興隆湖的水,從湖底進行生態治理。
“這個方案現在想想都覺得瘋狂,當時反對的聲音簡直能‘淹死人’。”盧謙笑道,“幸好我們頂住了各方壓力,堅持執行下去,現在這一池如碧的湖水,就是最好的答案。”
如今,以興隆湖為中心,天府新區已建成約3450畝的天府公園與約3800畝的鹿溪河生態區,不僅構建起“水清、岸綠”的生態本底,同時也實現生物多樣性共存,讓公園生活更為可感可觸。
以綠色為底 建“有機”公園城市
四川天府新區安公社區因乾隆年間華陽知縣安洪德在此修築安公堤而得名,這個聽起來頗有年代感的“老社區”,是成都市首批近零碳試點社區。該社區利用建築屋頂、牆立麵、公共空間等新增綠植2萬平方米。
“我們這裏還建立了成都市首個社區生物有機垃圾處置循環中心,通過對餐廚垃圾、綠化垃圾分類回收生物發酵處理,可以實現小區80%以上的有機垃圾就地處置,切實做到源頭減量。”安公社區居委會副主任趙登強說。
在7月舉行的世界建築師大會上,安公社區作為中國唯一的“全球十個綠色繁榮社區試點案例”,走進丹麥會場,展陳分享其“近零碳社區建設情況”。
“以前我們小區的頂樓隻能用‘髒、亂、差’來形容,不但有養寵物的,甚至還有養家禽的,到處都亂糟糟的。”談到小區樓頂曾經的狀況,安公社區菜蔬新居小區居民羅德成不住地搖頭。如今,樓頂一片綠意盎然,幹淨整潔的布置別有一番“小清新”的味道。
記者了解到,為使綠色成為彰顯天府新區公園城市特質的亮麗底色,該區進行了嚴格的生態管控,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科學劃定“三區三線”,把藍綠空間占比不低於70%作為新區國土空間開發的剛性底線。
依托嚴格的藍綠管控政策支撐,天府新區正有力推進自然生態係統綜合治理工作,覆蓋空氣、水、土壤、聲環境等全要素的智慧生態監測網絡正加快構建,全域森林化工程穩步實施。
當前,該區已建成生態綠道357公裏、連片藍綠空間7.5萬畝,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保持在300天左右,啟動實施國家氣候投融資試點,公園城市建設入選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典型。(芶文涵、陳 科、實習記者李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