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股五大上市險企先後披露了2023年半年報。市险升降寿险據統計,企半中國人壽、年报中國平安、净利中國人保、润两中國太保、新业新華保險五家公司合計實現歸母淨利潤1341.88億元,值均按新會計準則要求重述後數據同比下降6.58%。高增總體來看,大上A股五大上市險企上半年歸母淨利潤呈“兩升三降”態勢。市险升降寿险
值得注意的企半是,由於各家上市險企於2023年1月1日起實施新保險合同準則和新金融工具準則,年报因而在新披露的净利半年報中已對去年同期數據進行重述,也由此出現了一些較大的润两差異。例如,新華保險去年披露的2022年上半年歸母淨利潤為51.87億元,重述後為91.90億元;中國太保去年披露的2022年上半年歸母淨利潤為173.04億元,重述後為200.74億元。
從壽險業務看,各險企壽險業務保費及新業務價值均在報告期內實現較快增長,這主要由於預定利率下調的預期下,針對儲蓄型保險產品的需求持續走高。財產險業務方麵,“財險老三家”綜合成本率均有所上升,非車板塊業務占比進一步提升。
上半年五險企歸母淨利潤“兩升三降” 中國太保淨利潤下滑幅度最大
半年報數據顯示,新會計準則下,五家A股上市險企呈現出“兩升三降”態勢。
需要注意的是,中國人壽於2023年至2025年期間,采用新保險合同會計準則過渡方案。在境內上市地,該公司將繼續執行原保險合同準則和原金融工具準則,並披露財務報告,同時,自2023年第一季度起通過附注補充披露新保險合同準則和新金融工具準則相關財務信息。因此,在舊會計準則下,中國人壽上半年歸母淨利潤為161.56億元,同比下降36.28%;按新會計準則來算,中國人壽今年上半年歸母淨利潤則為361.50億元、同比下降8.00%。
數據來源:各險企半年報/製圖:南都灣財社
具體來看,新會計準則下,中國人保上半年淨利潤為198.81億元,同比增8.70%,增速居五大上市險企榜首。新華保險淨利潤增速次之,達8.60%,淨利潤為99.80億元。其它三家險企淨利潤增速則呈現出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中國人壽、中國平安分別實現歸母淨利潤361.50億元、698.41億,增速分別為-8.00、-1.20%。中國太保淨利潤增速下滑幅度最大,上半年歸母淨利潤183.32億元,同比下降8.70%,主要受太保壽險淨利潤下滑影響。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太保壽險的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12.50%。
太保壽險解釋稱,淨利潤下降一方麵是因為保險業務收入在短期險保費規模同比下降6.50%,疊加2022年合同服務邊際受資本市場波動減少進而帶來2023年合同服務邊際攤銷金額下降。另一方麵,金融工具準則切換下,利潤波動更受到金融資產短期公允價值變動的影響,拖累壽險上半年的投資業績同比下降19.50%。
五大險企投資收益均承壓 太保、國壽償付能力充足率均下滑
南都·灣財社記者梳理半年報發現,多家上市險企上半年投資收益均承壓。從總投資收益率(中國太保為非年化數據,其餘為年化數據)來看,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太保、新華保險、中國人保分別為3.41%、3.40%、2.00%、3.70%、4.90%,分別同比下降0.8個百分點、上升0.4個百分點、下降0.1個百分點、下降0.5個百分點、下降0.4個百分點。
數據來源:各險企半年報/製圖:南都灣財社
在償付能力方麵,從最新數據來看,A股五大上市險企的償付能力均保持行業較高水平,不過也有部分險企償付能力充足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數據顯示,報告期內中國太保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下滑幅度最大,較上年底下滑了18個百分點,為159%;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40%,較上年底下滑了16個百分點。
此外,中國人壽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同樣出現下滑,下滑幅度分別為2.55個百分點、3.16個百分點。中國人保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40%,與去年年底相比上升了11.7個百分點,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則為184%,與去年年底相比下降了6個百分點。中國平安、新華保險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升。
壽險新業務價值集體高增 太保壽、人保壽銀保渠道新業務價值增超300%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衡量壽險長期經營質量的指標之一,新業務價值集體實現雙位數高增長。多位分析師均在其研報中指出,這主要是因為銀行存款利率持續下調,上半年居民對儲蓄型保險產品的需求旺盛,疊加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下調預期,導致產品銷售火爆。
中國人壽、中國平安、太保壽險、新華保險、人保壽險今年上半年合計實現壽險及健康險新業務價值約691.49億元,同比增長約30.84%。其中,人保壽險、中國平安、太保壽險增速較快,同比分別增長66.80%、45.00%、31.50%。
從渠道來看,隨著近年來保險行業個險代理人數量持續減少,銀保渠道逐漸重回壽險銷售主渠道,在上半年表現亮眼。財報數據顯示,平安壽險及健康險銀保渠道新業務價值28.2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74.7%。太保壽險銀保渠道規模保費收入221.45億元,同比增長7.7%;銀保渠道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305.0%,新業務價值占比同比提升12.7個百分點。人保壽險銀保渠道原保險保費收入為443.37億元,同比增長12.9%,實現半年新業務價值10.52億元,同比增長333.1%。
太保壽險總經理蔡強在中國太保2023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從整個新銀保的價值貢獻來看,中國的銀保業務應該開始進入了2.0時代,也就是銀行和保險公司戰略合作進行長期、以客戶為中心的整體價值創造形成客戶、銀行、保險公司“三贏”的局麵。
在銀保渠道的打法上,各家公司也有所差異。中國平安的銀保渠道則得益於深化與平安銀行的獨家代理模式 “新優才” 隊伍;太保壽險則持續拓寬多元渠道布局,深化網點經營。
從代理人產能來看,人均新業務價值和人均首年保費均明顯提升。2023年上半年,平安人壽代理人人均新業務價值同比提升94.3%,中國人壽月人均首年期交保費同比提升38.1%,太保壽險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規模保費同比提升35.1%。
值得關注的是,自7月底預定利率3.5%的壽險產品集中下架後,8月份以來各家壽險公司陸續推出新商品上架,市場十分關心預定利率下調後的新產品能否繼續支撐保費收入和新業務價值的高增長。
對此蔡強表示,預定利率產品雖從3.5%切換至3%,但在中國長期利率下行的大環境下,老百姓儲蓄財富依舊是剛需,不會導致產品銷售出現斷崖式下滑。國泰君安非銀研究團隊同樣認為,3.0%定價利率產品陸續上線,預計客戶低風險偏好下的保險儲蓄需求依然旺盛,居民保險儲蓄持續高位將繼續推動壽險銷售顯著複蘇。
“財險老三家”綜合成本率均有所上升 非車保費增勢強勁,太保產險增速達24.5%
財產險業務方麵,總體上看,“財險老三家”今年上半年的綜合成本率均有所上升,具體來看,多為車險綜合成本率抬升所致。數據顯示,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承保綜合成本率分別約96.4%、98.0%、97.9%,同比分別提升0.1個百分點、0.9個百分點、0.6個百分點。
細分到車險業務來看,在有披露相關數據的險企中,人保財險、太保產險承保綜合成本率分別約96.7%、98.0%,同比分別提升0.9個百分點、1.4個百分點。
數據來源:各險企半年報/製圖:南都灣財社
財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財險老三家”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三家財險公司合計實現保費收入5587.69億元。其中,太保產險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037.03億元,同比增長14.3%;人保財險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3009.30億元,同比增長9.8%;平安產險取得保費收入1541.36 億元,同比增長5.0%。
車險板塊,平安產險一季度車險保費同比增長6.1%,達入1013.48億元;太保產險車險保費為507.65億元,同比增速達5.4%;中國人保車險業務板塊實現保費收入1358.99億元,同比增長5.5%。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全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超四成,繼續帶動新能源車險銷售高速增長,其中太保產險上半年實現新能源車險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65.1%。“但新能源車險出險率依舊偏高。”據中國太保產險總經理曾義介紹,新能源車出險率高出燃油車接近1倍。
非車業務方麵,A股上市公司非車險業務上半年保費增勢強勁,其中兩家險企業務規模增幅超10%。具體來看,太保產險非車險原保險保費收入529.38億元,同比增長24.5%;人保財險非車險業務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 1650.31 億元,同比增長 11.6%;平安產險非車險保費收入 406.4 億元,同比增長 7.16%。
整體而言,農險、健康險及其他險種原保費收入增速較高。如中國人保上半年農險、其他險種的保費同比增速為 20% 以上,健康險、農險、責任險的保費增速均超過了 25%。
保費規模再擴張的同時,業務占比也“再拱一卒”。如太保產險非車險業務收入占比達51.6%,上升4個百分點;人保財險非車險業務占比同比提高1.4個百分點;平安產險非車險保險業務收入的占比也增長了0.6個百分點。
非車業務占比提升釋放了這一業務當前的受重視程度。曾義在近日的中期業績會上表示,因為車險受到限速、車市新車銷售下降的影響,發展速度受到限製,因此集團經營重心仍然會放在非車險發展上。
“非車險業務的發展要緊跟國家政策導向。”對於發展非車險業務的思路,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保險係專家朱少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險企要圍繞產業升級、鄉村振興、社會治理、“一帶一路”、科技創新等國家戰略,發展科技保險、農業保險、環境汙染保險、海外投資保險等。此外,需要開發增進民生福祉的保險產品,如非標體 / 帶病體保險。最後,需要根據非車險業務的經營周期,動態調整業務結構,確保獲得穩定的經營業績。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羅曼瑜 見習記者 劉常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