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急湍的時候,築牢壓艙石顯得格外重要。房企
作為國民經濟的半年报新支柱產業,房地產仍然麵臨著較多的周期筑牢不確定性因素:今年上半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58550億元,下何同比下降7.9%,压舱商品房銷售麵積同比下降5.3%,透视市場重回正軌仍需時間。房企
房企猶如逆水前行的半年报新船隻,求穩成為擺在麵前的周期筑牢共同命題。
積極信號的下何是,今年以來國民經濟持續保持相對平穩的压舱態勢: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5%,透视快於2022年全年3%的房企經濟增速,這也讓房地產有了企穩的半年报新基礎。
另外,最近一係列政策的推出,也為市場回暖添了希望的“一把火”——首付比例和利率普降、各地陸續推行“認房不認貸”、各大金融機構下調存量房貸利率……市場普遍認為,市場環境逐步轉好,需求側信心正在修複。
“不能在春天來了的時候倒下”,這成為房企共同的心聲,必須築牢壓艙石。各家房企的中報,成為觀察其穩健性的絕佳窗口。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8月31日,109家A股上市房企發布了2023年半年報。大部分房企處在營收增長、利潤待增長的態勢。比如華僑城A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94億元,同比上升19%,淨利潤-14億元。
各方更關注的,其實是房企的流動性。頭部房企爆發債務危機的消息不時傳來,下半年房企還將步入償債高峰期。在此背景下,常規業務是否具備“造血”能力,也已成為判斷企業底色的重要標尺。
在不確定性的周期裏,信心比黃金還重要,那麽哪些房企能帶來“比黃金還重要”的信心呢?
現金流,新的“壓艙石”
穩地產,對於穩經濟、穩就業、防風險至關重要。
畢竟,房地產仍然是國民經濟第一大支柱行業:2022年房地產業增加值為7.3萬億元,占GDP的6.1%,關係60多個行業、幾千萬人就業。
盡管上半年,整個市場處在下行狀態。但最近一段時間的政策利好,讓市場愈發呈現“穩”的態勢。
具體來看,降低存量首套房貸利率,能夠幫助大家減輕還貸壓力,提振消費信心;降低住房貸款首付比例和利率下行,能夠降低購房門檻和購房成本,釋放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這一係列政策組合拳,力度堪稱“過去十年之最”。業界普遍認為,這給市場注入了強心劑,能夠緩和今年以來房地產持續下行的態勢。
那麽,當地產行業有企穩信號時,房企表現如何呢?透過房企的半年報,可以觀察到一些信號——大量房企在財報裏強調流動性。畢竟,更穩定的現金流意味著更理想的安全邊際。一向有危機意識的萬科,在財報裏特地強調:
現金流安全是底線。
從流動性管理這一角度來看,不少房企的表現還是相當穩健的。
根據華僑城A的2023年中報,截至報告期末公司貨幣資金較期初增長27億元,達到443億元,占總資產比例超過11%,現金短債比2.05。經營性淨現金流0.9億元,同比增長101.46%,流動性有所改善。
與此同時,華僑城A還在持續改善資本結構。截至報告期末,其有息負債總額1343億元,其中短期借款及一年內到期非流動負債占比12%,長期借款及應付債券占比88%。
通過銷售“開源”,改善資本結構“節流”,才能讓流動性得到改觀。
流動性管理,已經成為新時期裏房企的壓艙石,而不是曾經的“三高”發展方式。
地產黃金年代,許多房企偏愛“高杠杆、高負債、高周轉”的發展方式,把巨額融資主要用於拿地、建房、銷售、再拿地,實現循環式增長。
那時候,行業處在高速發展態勢,這套發展方式尚能奏效。然而,中國地產已經走過二十多年,潮水的方向已經發生變化。行業已經從當年的黃金年代、白銀時代,進入到後來的青銅以及黑鐵時代。
尤其是過去三年,房地產的日子很難熬,整體在壓力中前行。“三高”的發展方式已經難以為繼,保持現金流健康才是保持穩健發展的關鍵。
差異化競爭,築牢壓艙石
潮水方向變化時,能夠更容易辨別裸泳者和弄潮兒。
當地產行業在高壓中前行,有的房企不堪重負逐漸掉隊,有的通過良好的流動性保持穩健前行。
經營模式決定了房企差異化的競爭壁壘,直接影響著業績表現和現金流安全。“競爭戰略之父”的邁克爾.波特就曾表示:
企業建立起差別競爭優勢,能夠形成行業壁壘,並帶來的較高的邊際收益。
對於房企來說,因為創造了更高的競爭壁壘,從而能夠獲得更大的收益,進而改善流動性。這是它們在新周期裏築牢壓艙石的關鍵。
可以看到,華僑城A的收入主要由房地產業務和旅遊綜合業務兩部分組成,前者收入為90.89億元,後者收入為103.06億元。
作為華僑城A的第一大主業,房地產開發業務踐行“一體兩翼三功能”的發展新模式,簡單說,“一體”指以房地產開發為主體業務;“兩翼”中的“一翼”是作為房地產開發項目有機組成部分的文旅項目,“另一翼”是商業、酒店、物管、會展等相關泛地產業務;“三功能”,是指最終實現“投資、運營、服務”的多元化功能。
“一體”用健康的地產體魄作為各項業務的支撐,“兩翼”融匯文旅、商業、酒店等不同業態建立成長空間,“三功能”讓多元服務形態有了醞釀商業化學反應的空間。
今年上半年,華僑城A在內部實施“以銷定產”、“以收定投”的策略,目的是加快房地產項目去化,確保現金流穩定。中報顯示,華僑城A房地產開發銷售業務累計實現簽約銷售麵積108.2萬平方米,簽約銷售額227.7億元。
物業管理方麵,華僑城A已布局全國56座城市。管理項目374個,較2022年末增加58個;管理麵積共6215萬平方米,較2022年末提升33%;商業方麵,今年上半年華僑城A聯動6城9個商業項目,發揮品牌優勢組織開展“愛有Mó力”活動,拓展出文旅商業流量玩法。
華僑城A第二大主業旅遊綜合業務的收入,則跟增長的遊客數密切相關。
文化和旅遊部發布的《2023年上半年國內旅遊數據情況》顯示,上半年國內旅遊總人次23.84億,同比增長63.9%;國內旅遊收入2.30萬億元,同比增長95.9%。分季度看,二季度國內旅遊總人次11.68億,同比增長86.9%。
今年上半年,華僑城A旗下文旅項目共計接待遊客超4400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74%,表現搶眼。由此可見,取得如此成績,既離不開國內文旅市場全麵持續回暖的宏觀大勢,又不能忽視華僑城A文旅產品的豐富性。
放眼整個地產行業,落實差異化發展已經成為優質房企的共同選擇。有的房企把房地產開發業務作為核心收入來源,同時還在布局商業投資、租賃住房、物業管理等經營性業務。有的房企,堅持地產開發與服務並舉的發展模式,同樣挖掘出新的增量。
總體上,透過各大房企的財報,可以看到它們的差異化模式,加固了競爭壁壘,帶來了業績提升和現金流安全,也築牢了壓艙石。
回歸本質,行穩致遠
在穿越周期的時候,企業比拚的是誰活得更久。
往後看,房地產行業將從增量時代進入存量市場。在存量時代,新房及二手房市場規模合計將超20萬億元,對於房企來說依然存在機會。
當然,不是每一家房企都能在存量時代抓住機會,分化,將是未來房地產市場的關鍵詞。
要想在分化局麵中不被淘汰出局、實現長期主義,就要明白一個道理:
大道至簡。
說白了,這意味著要回歸本質、回歸常識。
過去很多房企喜歡對外瘋狂擴張,出險之後難以自拔的案例不勝枚舉。當下,不確定性因素仍在,更不應該盲目出擊,而是應該對內生長,苦修內功,真正做到:
專業化。
巴菲特曾提出能力圈理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圈,重要的不是能力圈有多大,而是待在能力圈的範圍之內。
“專業人辦專業事”,這才是行穩致遠,實現高質量發展,持續築牢壓艙石的秘鑰。
萬科在發展初期,就確立了從多元化經營轉向以房地產為核心的專業化經營。具體怎麽專業化呢?最初萬科的專業化的思路是可以複製的標準化生產,比如“要在工廠裏生產房子”。萬科的目標是,能夠像汽車製造工廠一樣建造房子,以標準化、一體化的生產方式來確保產品達到統一的質量標準。
實現“專業人辦專業事”,也是華僑城A近幾年一直在推動的事。
今年上半年,華僑城A基本完成存量在運營項目管理重組,各事業部和城市公司主要負責公司房地產開發銷售業務。主題公園、自然人文景區、商業、酒店項目,分別由公司旗下歡樂穀集團、旅發集團、商管公司、酒店集團集中管理、一體運營。
△北京歡樂穀
在全麵完成城市公司組建的基礎上,華僑城A還健全了與之適配的配套製度體係,同時加快落實產品和成本標準化建設,做到產品提質、成本受控,不斷提升項目開發管控能力。
專業不專業,有時候並非靠企業自吹自擂,而是靠成績檢驗。憑借專業化運作,今年上半年華僑城A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分別同比下降26%、17%。另外,華僑城A東莞鬆湖原岸項目,獲得東莞市2023年新房首次開盤銷售榜單第一;佛山順德二期項目開盤當日銷售套數、金額均刷新近兩年順德市場紀錄,去化效果不俗。
企業隻有一條護城河,就是不斷創造長期價值。可以說,華僑城A在持續回歸本質,在專業化運營發展的路線上創造出長期價值。
做企業,有時候在內核上是相通的。華為能夠在經曆多重壓力之後持續向前,核心原因之一就是采取了聚焦主航道的戰略,利用差異化競爭,築牢了穿越周期中的壓艙石,並堅持專業主義進而實現長期主義。
如今來看,房企也需要用差異化競爭模式保持穩健的流動性,築牢壓艙石,並且通過專業化經營來創造長期價值。
這才是房企成功穿越周期的正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