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域 實習生黃易鼎 廣州報道
12月6日,上海由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主辦、证券总经专业者生21世紀經濟報道承辦的理罗以“複蘇與新循環——產業新生代·資本新邏輯”為主題的南方財經國際論壇2023年會在廣州舉辦。
本屆南方財經國際論壇2023年會大會聚集了全球產、国华共建學、成人研、达己融各界的机构代表。包括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投资态圈國內知名經濟學家代表、上海監管機構代表、证券总经专业者生紐約證券交易所、理罗倫敦證券交易所等主要負責人,国华共建國際投資機構高管、成人國內大型券商和基金業代表、达己企業家代表等嘉賓,机构聚焦全球經濟發展,新舊動能轉換、技術浪潮等話題發表主題演講。
在下午的中國證券業年會分論壇上,上海證券總經理羅國華做了題為《成人達己,共建專業機構投資者生態圈》的主題演講。
羅國華認為,隨著行業的快速發展,公募基金等各類產品類型和數量日益豐富,機構投資者日益壯大,機構投資者服務的核心競爭力正由“交易”能力,逐步轉向以“投研”和“生態建設”為代表的綜合服務能力。機構投資者需要的已不僅是一個操作便捷的交易平台,而是來自“智能投研工具”、“多角度賣方研究”和“個性化調研”的投研賦能和基於“券商多元化資源”和“全麵機構服務”的業務生態。
大資管行業已形成完整且複雜的生態鏈
大資管時代已經到來。
據《2023中國資產管理行業觀察報告》數據,2017年到2022年,資管規模從115.67萬億增至134.9萬億,複合年增長率為2.6%,較2013-2017年的年化增長30.96%行業增速有所放緩。2022年隨著資管新規的正式落地,行業雖處在轉型整改期,但規模依然保持著平穩的增長,同時也實現了子行業分布格局的優化。
根據中基協與Wind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5日,公募基金規模達27.48萬億,在國內資產管理行業中排第一,占據了20.37%的份額。其他依次是保險資管(20.05%)、銀行理財(18.78%)、信托(16.08%)、私募基金(15.27%)、私募資管(9.45%)。
與此同時,大資管行業已形成完整且複雜的生態鏈。
具體來看,生態鏈上遊主要由眾多金融機構組成,將實體資產轉化為金融資產,形成各種標的物、標的資產。中遊則由大量的資管機構組成,通過產品和解決方案來投資這些標的資產。而下遊則涵蓋了財富管理機構和第三方機構,它們根據客戶需求配置這些資產。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生態鏈的實際情況要比這個簡單分類更為複雜。
例如,一家券商或公司可能同時涉及上遊的投行業務、中遊的資管業務以及下遊的財富管理業務。在同業交易中,金融機構既是彼此的交易對手,又是合作夥伴,角色多變,相互依存。隨著標的物的不斷增加和複雜化,對行業標的的研究將變得更為重要,這將為中遊的資管機構提供方向支撐。同時,下遊的財富管理機構麵臨著客戶更多樣化的配置需求,這就要求更專業的產品研究體係、數據和邏輯支持。
總體而言,整個大資管行業正在形成一個更全麵、更高層次的生態循環。這不僅是金融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邏輯。
機構投資者的挑戰:頭部化、淨值化、標準化、數字化
機構投資者正麵臨新的挑戰。
羅國華指出,一是頭部化集中趨勢明顯,二是淨值化產品占比的越來越高,三是非標資產進一步壓縮,標準化理財產品是未來趨勢,四是數字化正在重塑金融行業的銷售模式。
具體來看,資管機構頭部化集中趨勢明顯。2021年規模最大的前5家銀行理財子公司招銀理財、興銀理財、建信理財、農銀理財、中銀理財的近3年產品規模數據顯示,該五家公司從2020年的25.70%的市場占有率提升到2022年的36.92%。僅頭部五家公司就占據了市場三分之一以上的份額,頭部化集中趨勢明顯。
此外,2022年信托資管規模最大的前5家信托公司分別為華潤信托、中信信托、建信信托、外貿信托、光大信托。以前五家信托公司規模加總來看,其前五的市場規模占比近幾年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從2020年的26.60%上升到2022年的31.65%,也體現出信托資管的頭部化。以2022年公募非貨基金規模前5的基金公司為基準,計算其近四年非貨基金規模占比變化。可以看到,基金公司頭部化集中明顯,前五非貨基金規模占比從2019年的15.20%上升至2022年的23.10%。
淨值化是2018年在資管新規明確提出的要求,資管公司不得對資產管理產品進行“保本保收益”承諾,而應向投資者傳遞“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理念,打破剛性兌付。淨值類產品的存續規模在銀行理財產品中的占比提升,從2018年的27.27%的占比提升到2022年的95.47%的占比。
銀行理財資金投資資產中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占比逐年降低,從2014年的20.91%到2022年占比僅為6.48%,預計今後占比還會不斷下降。羅國華認為非標資產進一步壓縮,標準化是未來理財產品投資資產的趨勢。
另外數字化方麵從電子支付來看,近幾年的電子支付規模持續上漲,如今銀行業櫃麵銷售已大量減少,平均電子渠道分流率在2022年已經達到了96.99%,如此之高的電子渠道分流率正在重塑金融行業的銷售模式。值得關注的是以ChatGPT和GPT-4為代表的大語言模型技術能極大地提升文字和對話服務方麵的工作效率,在生成書麵報告、開展培訓和投教、提升客戶陪伴質量等應用場景中潛力巨大,但其穩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都還有很大欠缺。各類技術的發展將帶動智能投研、智能投顧、風控數字化等功能模塊的更新升級,進一步賦能資管發展。
共建專業機構投資者生態圈
羅國華表示,隨著公募行業的快速發展,公募基金產品類型和數量的日益豐富,機構投資者不斷壯大,其參與公募基金投資的程度不斷深化,單純以“交易”為核心驅動力的1.0時代,已經不能充分滿足機構理財需求,機構理財進入到新的發展階段,機構理財業務2.0時代已經呼之欲出。
機構理財業務的核心競爭力正由“交易”能力,逐步轉向以“投研”和“生態建設”為代表的綜合服務能力。機構投資者需要的已不僅是一個操作便捷的交易平台,而是來自“智能投研工具”、“多角度賣方研究”和“個性化調研”的投研賦能和基於“券商多元化資源”和“全麵機構服務”的業務生態,最終能在輔助客戶進行基金配置的同時,也幫助其盤活自身資源稟賦、打開業務發展新格局。
據介紹,上海證券依托金融科技,打造“研究+交易”的上證EaseFund機構理財平台,旨在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此外,上海證券還依托於自身的基金評價體係,創建了“基金風雲榜”。該榜單按月更新,包括對基金的主題標簽和策略分析,旨在為投資者提供更加透明和可靠的信息。公司還與近80家資管機構合作,提供超過8000種金融產品,這一合作能盡可能地解決B端客戶的投資標的的需求。上海證券也注重與數百萬C端客戶的協同,為他們提供研究和交易的賦能服務,同時也為資管機構提供資金和資源支持。上海證券致力於打通資產端和資金端,以及供給方和需求方,共同構建一個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