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來,存款利率下行、靠谱銀行理財淨值化波動加大、推荐房價下行、简简基金和股市賺錢效應也很差……
直觀的单单感受,就年1倍靠譜的投資機會越來越少。
麵對投資領域的靠谱資產荒,我們也看到了一係列的推荐應對舉措:有人選擇提前還貸,有人選擇購買黃金,简简有人換匯購買美元存款,单单有人去香港買保險年1倍有人開始定投納斯達克,靠谱也有人在房地產市場撿漏,推荐當然,简简也有包括作者本人在內的单单很多人呼籲抄底A股……
上述種種選擇,到底靠不靠譜,對於普通投資者,想要在當前環境下實現財富保值增值,究竟應該怎麽做?
投資結果,並非純客觀的行為,投資者的參與本身就會影響投資業績。舉個例子,以同樣的價格在相同的時點買入同一隻基金,隻因賣出時點不同,收益就會天差地別。
所以,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並不存在適用所有人的統一答案,每個人的情況不同,適用的正確答案也不同。
1、存款
就大多數人而言,盡可能地尋找高息存款產品仍是靠譜的策略。前段時間,有新聞報道有投資者為追求更高利息不惜跨城存款的事件,雖然未必值得鼓勵,但就投資本身而言,並沒有什麽錯。
隨著理財產品的淨值化轉型,存款成為少數真正具有“保本保收益”屬性的投資選擇。當然,部分儲蓄型保險也具有剛兌屬性,但受眾要窄得多,一方麵期限太長,另一方麵很多人對保險產品仍天然缺乏信任感。
不過,存款的缺點也很明顯,就是利率低,且大概率仍會繼續下降。從國有大行的存款掛牌利率來看,當前3年期定存利率為2.6%,5年期隻有2.25%。5年期利率低於3年期,表明銀行預期未來存款利率還有調降空間,才不願意為更長期的存款支付更高的利率。
另外,拉長時間看,存款也跑不贏通脹,隻願意接受存款的投資者會陷入“錢越來越毛”的困境。
舉例來說,1990年的萬元戶,屬於有錢人家。如果隻是放在銀行吃利息,按照5%的利息計算,到2023年也不過變成3萬元,購買力大幅縮水。
也可以反過來想,貨幣購買力對應的是商品和服務,如果存款可以跑贏通脹,意味著隻是把錢放在銀行,就能購買越來越多的商品和服務。這種情況下,越來越多的人靠存款就能生活,大可以不選擇工作,那麽誰來提供商品和服務呢?
所以,存款長期跑贏通脹,並不符合客觀規律。對投資者來說,存款可以作為底倉配置,對應短期的現金支出,但全部資產都買存款,絕非好的選擇。
2、黃金
或許受千年以來習俗的影響,很多穩健型投資者不能接受理財產品的淨值波動,卻能夠坦然麵對黃金的波動。持有黃金,也成為很多人的投資新選擇。
巴菲特詬病黃金不是生息資產,你現在擁有1000克黃金,十年之後,你還是隻有1000克黃金。但從長期看,作為一種商品,黃金是可以跑贏通脹的,是比存款更好的投資選擇。
以上海黃金交易所的黃金收盤價為例,2002年10月末,金價為83.5元/克,至2023年9月14日,金價漲至474.7元/克,實現4.7倍漲幅,年化漲幅高達8.66%。
當前,黃金價格已創曆史新高,但中長期看仍有配置價值。
黃金兼具貨幣、商品、避險等多重屬性。
貨幣屬性上,作為美元的替代品,黃金將長期受益於全球去美元化進程,各國央行仍會加大對黃金的配置力度。2022年,全球央行購金量同比上升152%達1136噸,占全球黃金總需求的23.96%。此外,以美元計價的黃金受美元強弱影響,隨著美聯儲結束加息並於明年進入降息周期,美元實際利率下行,也會支撐金價上行。
商品屬性上,黃金礦山開采成本逐年提高,供給具有剛性,需求端,主要是投資用金和工業用金,需求逐年提升。供給剛性,需求維持增長,作為一種商品,黃金具有天然的抗通脹屬性。
避險屬性上,全球地緣衝突加劇,逆全球化風險抬升,避險需求有望持續增長。尤其是近年來美國濫用美元霸權透支美元信用,作為美元替代品的黃金避險優勢愈發凸顯。
3、股票類資產
之所以跳過債券、銀行理財(以債券為主)等主流產品,是因為啞鈴型配置更值得推薦。所謂啞鈴型配置,一端配置安全、低收益的存款,應付日常流動性需求,一端配置高波動、高收益的股權,主打財富長期保值增值。
從大類資產的長期收益來看,股票資產的長期收益率最高,遠遠跑贏債券和存款,也能跑贏黃金。各國均是如此,A股也不例外。如2005年至今,滬深300指數年化收益率(含分紅)為9.47%,遠超同期CPI中位數2.08%。
就股票類資產而言,能力圈是基本原則,不熟不做。所以,盡管近年來歐美日股市表現一直亮眼,但對絕大多數投資者而言,都不適合。基於不熟不做的原則,國內投資者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A股上麵。
就A股而言,上證指數是風向標。2010年至今,上證指數始於3250點,終於3150點,略微負增長,且期間波動很大,投資體驗也差,以致很多投資者對A股投資缺乏信心。但如果看萬得全A指數(由京滬深三地交易所全部A股組成,以自由流通市值加權計算,綜合反映了全部A股上市股票價格的整體表現)同期表現,累計上漲63%,年均漲幅3.62%,持有體驗就好得多了。
上證指數十年不漲,很大程度上是指數編製不夠科學,如未能剔除ST股、以總市值加權且不設權重上限、新股納入指數間隔太短等(部分問題已於2020年修正),指數走勢並不能充分反映A股實際表現。好在,對投資者而言,不需要投資上證指數,主流的指數如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中證100、創業板指、科創50等均不存在上述問題。
站在當前來看,A股估值處於較低位置,滬深300指數的十年市盈率分位值為26%、市淨率分位值為9.4%,風險溢價也處於“均值+1倍標準差”的曆史極值附近。此時入市,精選低估值的優質標的或指數,耐心持有,大概率能夠獲得不錯的長期收益,“3年1倍”,並非不可能。
【注: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況下,本訂閱號所載信息或所表述意見僅為觀點交流,並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除專門備注外,本文研究數據由同花順iFinD提供支持】
本文由“星圖金融研究院”原創,作者為星圖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