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9月6日電 (馬靜 李自曼)“你好,卷曉蕊,服贸卡丟了能在微信銀行掛失嗎?时何”在2日至6日舉行的2023年服貿會金融服務專題展上,不時有觀眾上前跟郵政銀行的间金數字人“郵曉蕊”進行互動。據工作人員介紹,融机“郵曉蕊”結合了ChatGPT及人工智能語音識別能力,构起可以進行業務產品介紹、卷展位導覽陪同等服務。服贸
中新經緯觀察到,时何在金融服務專題展上,间金多家參展機構都展示了加持了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融机應用產品。當金融機構“卷”起AI,构起能走多深多遠?卷
AI加持,“流程更加絲滑了”
“你帶上這款VR眼鏡,服贸瞄準屏幕上的时何數字人,就可以獲取路線指引和谘詢服務,同時可以了解個人養老金業務。”在工商銀行的展台上,工作人員正在向觀眾介紹該行打造的AR伴隨式數字人服務。據了解,該數字人還可以為客戶進行網點導航、辦理機具引導、介紹理財產品等,完整版年底將在工商銀行數字化門店落地。
除了業務谘詢外,工商銀行的展台上還展示了AI大模型給其他業務帶來的變化,比如在信貸業務上,數字人“工小信”可以作為助理輔助編寫信貸文檔;在投研業務上,可以覆蓋市場數百篇信息初步整理形成市場分析,生成時效從2小時縮短至5分鍾。
郵儲銀行、光大銀行、北京銀行等機構也展示了自家銀行推出的數字人。不過,AI+金融的實踐不止於數字人。
郵儲銀行的工作人員向中新經緯介紹了該行基於大模型技術的一款個性化製卡智能摳圖應用。過去,消費者辦理社保卡需要先上傳一張證件照,銀行再在櫃台端使用PS技術修正後打印,耗時耗力。但借助智能摳圖技術,消費者上傳任意一張個人照就可以自動完成人臉傾斜校正、自動裁邊、麵部修複等操作,10秒鍾即可出圖,在生產後台可直接在三代社保卡上進行卡麵打印。
“對消費者更加方便了,對銀行更加省時,流程更加絲滑,還能省下不少錢。”該位工作人員提到,調用該技術一次可以省一毛錢,如果按1400萬客戶的數量計算,可以給郵儲銀行省下140多萬元。此外,相較跟外部廠商合作,該項技術為自研,能夠保證數據更加安全。
除了上述內容外,各家銀行還在其他方麵“大秀肌肉”。比如民生銀行展示了遠程銀行數字雲廳服務,通過音視頻交互、人工智能等技術,可支持網點對私85%和對公75%業務場景遠程辦理,使用戶辦理業務“足不出戶、觸手可及”。招商銀行結合大數據等技術打造了一棵“招財樹”,可以根據客戶特征和市場配置規律,對活錢管理、保障管理、穩健投資和進取投資四類資產進行合理配置,為不同財富階段和風險偏好客戶提供千人千麵的資產配置方案。
AI+金融如何走得更深更遠?
不過,盡管AI、大模型等是多家金融機構展台的關鍵詞,但整體來看,技術應用場景主要圍繞客服、運營等層麵,較少涉及金融核心業務。此外,中新經緯在體驗銀行數字人應用時發現,AI客服在問題識別和回複問題時仍存在識別偏差、答非所問的情況。並且,一些應用當前仍處在試點階段,尚未大麵積在線下櫃台鋪開。
如何解決人工智能算法、大模型在金融核心業務中落地,讓金融業務實現全流程的數字化,成為金融機構數字化改革進程中的難點。
在服貿會期間舉辦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助力金融科技高質量發展論壇”上,光大信托數據中心總經理祝世虎表示,銀行客服、銀行OA、寫文章並不是大模型在銀行的核心應用。將大模型切入到銀行的監管科技、風險決策、合規能力這三個子應用之內,才是大模型在銀行的核心應用。而何時能夠切入,取決於人們對大模型的信任。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計算機係教授鄭緯民則在該論壇上提到,大模型與圖計算相結合,或是在金融領域落地應用的有效途徑。大模型能夠協助知識的抽取、推理、融合、更新與解答,降低知識圖譜構建成本,提高知識圖譜的產業落地能力;圖計算能夠提高大模型的可靠性,提高複雜問題的求解能力。兩者的優勢和短板能夠進行互補。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濤在接受中新經緯采訪時表示,從實際應用來看,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術多數都集中在用戶觸達層麵,但也不代表未完全涉足核心業務。他提到,其實大數據、人工智能在金融機構風控業務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視,但由於該業務的保密性等要求,較少為人所知。
在尹振濤看來,從用戶層麵看,更多期望人工智能技術在投資決策等方麵應用,但現在有諸多因素限製。一是人工智能算法核心是基於往期數據,但曆史數據、經驗能否支撐未來的投資決策,在理論和實踐層麵並沒有得到過證明。二是在現有監管規則和體係下,投資決策等業務受到諸多監管規則約束,尤其是在信息披露等方麵。但大模型等技術核心在於算法,基於底層邏輯產生決策,其本質上是不透明的,這與當前的信息披露等監管要求是存在衝突的。
“我個人覺得,未來人工智能技術在金融業的應用還需要不斷創新,證明它的有效性,在更合規的情況下做好技術迭代。同時,在當前形勢下,監管規則也應該作出相應調整。”尹振濤稱。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係本文作者馬靜,郵箱:majing@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麵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羅琨 李中元
【編輯:徐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