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e id='9C389BBA98'></code><style id='9C389BBA98'></style>
    • <acronym id='9C389BBA98'></acronym>
      <center id='9C389BBA98'><center id='9C389BBA98'><tfoot id='9C389BBA98'></tfoot></center><abbr id='9C389BBA98'><dir id='9C389BBA98'><tfoot id='9C389BBA98'></tfoot><noframes id='9C389BBA98'>

    • <optgroup id='9C389BBA98'><strike id='9C389BBA98'><sup id='9C389BBA98'></sup></strike><code id='9C389BBA98'></code></optgroup>
        1. <b id='9C389BBA98'><label id='9C389BBA98'><select id='9C389BBA98'><dt id='9C389BBA98'><span id='9C389BBA98'></span></dt></select></label></b><u id='9C389BBA98'></u>
          <i id='9C389BBA98'><strike id='9C389BBA98'><tt id='9C389BBA98'><pre id='9C389BBA98'></pre></tt></strike></i>

          首页 > 浙江 > 正文 : 新春走基層-傻瓜新闻
          新春走基層-傻瓜新闻
          2024-11-22 11:04:14来源: 浙江 编辑: 文娛體育

          家鄉的新春年越來越熱鬧了。從鎮上通往村上的走基盤山公路上,來自上海、新春廣東、走基浙江、新春福建、走基安徽、新春成都等地的走基車輛在這裏交匯,由於路隻有四米寬,新春上山下山的走基車隊不時需要在寬敞處錯車。走進村落,新春家家戶戶張燈結彩,走基和煦的新春日光下,年輕人站在院壩裏聊天散煙,走基聊些彼此的新春近況,老人們則在一旁傾聽——春節期間子孫們的歸來,填補了他們一年的空落。


          龍家扁村獲評鄉村振興安全保障示範村。上遊新聞記者 李文滔 攝

          記者的老家在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廣納鎮龍家扁村,這裏離通江縣城21公裏,離著廣納鎮也有4.8公裏,原是一個貧困村。在記者的記憶中,小時候去鎮上趕集都需要步行一個多小時。本村農民種植些水稻、玉米等農作物,養幾頭豬賣個千把元,便是一年全部的收成。

          由於土地貧瘠、生產條件落後,村裏的年輕人紛紛選擇外出務工,或成為工廠工人,或在建築工地上工作。記者在縣城讀書期間,每逢寒暑假回家探望老人,滿眼盡是荒蕪,除了時不時的幾聲犬吠,這裏除了寂靜還是寂靜。

          而近年來,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政策的春風沐浴下,龍家扁村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水泥路直接修到家門口,從鎮上開車10分鍾能到;家家戶戶蓋起了兩層小樓;村民也喝上了安全放心的自來水,不用再挑著扁擔去數百米外的水井挑水。

          上遊新聞(報料郵箱:cnshangyou@163.com)記者了解到,2016年底,龍家扁村成功摘掉貧困帽。近年來,更是先後被評為國家"第五批傳統文化保護村落""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省級"鄉村振興示範村"、省級"文化扶貧示範村"。路寬了、燈亮了、人多了……今年春節回家,記者又感受到小時候過年的那股熱鬧勁兒。不同的是,龍家扁村已褪去了貧窮的底色,變富了。


          位於龍家扁村的獼猴桃產業園。上遊新聞記者 李文滔 攝

          現年57歲的張江,是龍家扁村走出去的第一個大學生,如今是通江縣龍家扁村新源地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時至今日,他還記得當年自己考上大學時的場景,"那是在1988年,我考上合肥工業大學,村裏特地為我放了一場電影。我記得那時放一場電影要20塊錢,在那個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可以說是非常不容易。"

          走出大山,回到大山。濃厚的鄉土情結,讓張江內心一直想要幫助老家改變落後麵貌。看到龍家扁村荒蕪的大片土地,2014年,張江和村民龍愛軍通過土地流轉方式,種植獼猴桃800多畝,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帶動全村上百名村民常年在園內務工。流轉土地的農戶每年每畝旱地租金300元,水地租金550元;務工老百姓每月收入1500元左右,一年能夠收入1萬多元。

          "當時也是下了很大的決心。"張江告訴記者,龍家扁村山高、水源條件差,對於農業種植來說成本很高,截至目前他已經投資2500萬元。他並非沒有想過失敗,"但即使失敗,土地租金我是直接給到農戶手中,同時工資也是按時發放。即使虧也是虧我個人,不會虧當地農民。"張江說。

          有誌者事竟成。經過三年的前期工作,2018年,張江投資建設的獼猴桃園成功掛果。目前,該獼猴桃園生產的紅心和黃心獼猴桃品質優良,每年產量達到60多萬斤,遠銷上海、福建等地。同時,該獼猴桃基地每天固定務工人數達30多人,每年工資支出100餘萬元,切實帶動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獼猴桃成了名副其實的"致富果"。

          "站在家門口就能掙錢,對我們上了年紀的人來說,生活也有了基本保障,我們非常支持這個產業園。"現年60歲村民趙德財告訴記者,他一直在獼猴桃產業園上班,每月領取2000元的固定工資,妻子也在園區務工,一天能掙70元,一年兩人僅工資掙3萬多元沒問題。


          現在的龍家扁村,家家戶戶蓋上了新樓房,馬路直通家門口。上遊新聞記者 李文滔 攝

          龍家扁村黨支部書記黃勇介紹,目前全村已流轉土地2000餘畝發展產業,種植獼猴桃800餘畝、柑橘600餘畝、油樟600餘畝、青花椒500餘畝。其中,村集體經濟青花椒產業園150餘畝、柑橘產業園300餘畝,園區提供15個固定崗位,季節性吸納村內及附近閑餘勞動力200餘人,實現戶均年增收4000餘元,同時,帶動了一批高素質農民發展果蔬種植產業,實現人均增收4500元以上。

          "我們園區的勞動力主要是附近的村民和過去的貧困人口,他們在園區長期務工,一是增加了收入,二是照顧了家庭,達到兩不誤。同時,也學習了一定的生產技術,使得他們在今後的種植過程中,能夠更好地去謀劃生產生活。"龍愛軍稱,他們希望通過獼猴桃園的成功樣本,帶動更多村民實現增收致富。

          上遊新聞記者 李文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