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包晶晶 每經編輯:魏文藝
百強房企的前月拿地規模仍在下滑。9月1日,百强中指研究院公布的房企《2023年1~8月全國房地產企業拿地TOP100排行榜》顯示,TOP100(前100名)企業拿地總額7888億元,拿地逆势同比下降10.5%,总额降幅較上月收窄2.9個百分點。存货排在前兩位的规模保利發展和華潤置地拿地額均超500億元,綠城中國和建發房產分別以497億元和424億元列第二、扩张第三位。前月值得注意的百强是,拿地TOP10(前十名)房企中,房企沒有出現民營房企的拿地逆势身影。
值得注意的总额是,長三角地區的存货央企國企表現突出,拿地金額1938億元,规模占全國的24.6%。而保利發展、華潤置地、綠城中國則以超過千億元的新增貨值位居全國前三。
從土地儲備情況來看,前8月僅有少數穩健型房企的存貨規模仍在增加,如華潤置地、越秀地產、保利置業集團、濱江集團、信達地產等企業的存貨規模同比增長均超10%。
中指研究院土地市場研究負責人張凱當日(9月1日)下午在“中指市場形勢及企業研究成果分享會”上指出,短期土拍熱度預計繼續降低,城市、板塊分化持續。“近期房地產市場多個利好政策出台,有助於‘金九銀十’的銷售端市場企穩改善,但反映到購地端仍需時間。部分城市城投再次進場托底(1~8月對比1~7月,城投拿地金額占比增長3%),且該現象在下半年或將持續顯現。”
央國企依舊是拿地主力
前8月,央國企仍是拿地主力,拿地榜前10位企業中,並沒有民營企業。
具體來看,排在前兩位的保利發展和華潤置地拿地額均超500億元;綠城中國和建發房產以497億元和424億元分列第二、第三位;中海地產、萬科、招商蛇口、中國鐵建、越秀地產、華發股份依次排在第五至第十位,拿地額均超200億元。
從各城市群拿地金額來看,長三角地區仍然領跑全國。
前8月,長三角TOP10企業拿地金額1938億元,居四大城市群之首。其中,綠城中國位居長三角企業拿地金額榜首,拿地金額為358億元;京津冀TOP10企業拿地金額819億元,位列第二;粵港澳TOP10企業拿地金額726億元,位列第三。從拿地麵積來看,長三角TOP10企業拿地麵積以1009萬平方米位居四區域首位,超越中西部TOP10企業。
“去化速度仍是房企購地時關注的重點,優選核心城市、核心板塊的購地邏輯未變。”張凱指出。
具體到城市看,越秀、綠城、濱江分別成為北京、上海、杭州拿地榜冠軍;保利發展在成都、南京均成為拿地金額榜第一,分別為55億元和61億元;華潤則成為廣州唯一一家拿地金額超百億元的房企,共斥資121億元。
從各地拿地金額榜來看,華潤置地、保利發展等全國性龍頭企業仍在多個重點城市廣泛布局,央國企參與熱度較高,重點城市拿地金額TOP10房企中有半數以上為央企國企。
房企存貨規模連續下滑
從新增貨值來看,前8月保利發展、華潤置地、綠城中國占據榜單前三位。其中,保利發展以累計新增貨值1172億元占據榜單第一;華潤置地、綠城中國緊隨其後,累計新增貨值規模分別為1164億元和1007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前8月僅有少數穩健型房企的存貨規模仍在增長,華潤置地、越秀地產、保利置業集團、濱江集團、信達地產等企業2023年的存貨規模同比增長均超10%。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三年來全國土地成交逐漸下滑。據中指研究院統計,2021年全國300城住宅用地成交同比下降23.8%;2022年為同比下降30.7%,絕對規模為近十年最低位;而到了2023年,住宅用地成交仍呈現縮量態勢,同比降幅在三成左右。
此外,前8月百強房企拿地門檻值為23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2億元。多家上市房企財報也顯示,由於企業端拿地規模同樣逐漸收縮,上市房企存貨規模逐漸下滑。
截至8月31日,約有138家滬深及內地在港上市房企已經公布2023年中報或業績公告,據中指研究院統計,上市房企存貨均值自2022年年中起逐漸下降,2022年年中至2023年年中存貨均值均同環比下降,規模已經降至不足千億元,占總資產比重也逐漸下降,年均下降0.4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