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e id='1BD8307B07'></code><style id='1BD8307B07'></style>
    • <acronym id='1BD8307B07'></acronym>
      <center id='1BD8307B07'><center id='1BD8307B07'><tfoot id='1BD8307B07'></tfoot></center><abbr id='1BD8307B07'><dir id='1BD8307B07'><tfoot id='1BD8307B07'></tfoot><noframes id='1BD8307B07'>

    • <optgroup id='1BD8307B07'><strike id='1BD8307B07'><sup id='1BD8307B07'></sup></strike><code id='1BD8307B07'></code></optgroup>
        1. <b id='1BD8307B07'><label id='1BD8307B07'><select id='1BD8307B07'><dt id='1BD8307B07'><span id='1BD8307B07'></span></dt></select></label></b><u id='1BD8307B07'></u>
          <i id='1BD8307B07'><strike id='1BD8307B07'><tt id='1BD8307B07'><pre id='1BD8307B07'></pre></tt></strike></i>

          首页 > 北京 > 正文 : 10萬元醫療重疾險免費領?注意:可能是套路!-傻瓜新闻
          10萬元醫療重疾險免費領?注意:可能是套路!-傻瓜新闻
          2024-11-22 09:33:58来源: 北京 编辑: 海南

          “您好,医疗您有一份免費的重疾注意10萬元泰康人壽醫療重疾險還沒有領取……”近日,四川成都的险免曾先生接到了一個來自外省的電話,對方自稱是费领泰康人壽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稱曾先生在該公司有一份重疾險需要他進行領取。套路因無法確認對方身份,医疗曾先生對此並未理會。重疾注意然而接下來,险免曾先生卻接連多次收到了不同電話號碼打來的费领同樣內容的電話騷擾,令他不勝其煩。套路

          免費贈獲保險?医疗模糊話術可能暗藏套路

          曾先生告訴記者,自己曾經購買過泰康人壽的重疾注意保險產品,但在電話中,险免營銷人員話裏話外暗示該重疾險為免費領取,费领因此,套路曾先生第一感覺是詐騙。在被多次騷擾後,曾先生詢問了泰康人壽的保險代理,對方表示是可能是廣告,自己也曾接到過。難道真有“免費的午餐”?記者隨後也谘詢了一名泰康人壽的工作人員,對方卻表示,據他所知,目前該公司並無免費的10萬元重疾險產品,營銷人員言辭模糊的話術下可能暗藏套路。

          記者在網絡上調查發現,不少消費者在某投訴平台上投訴稱,在保險公司銷售人員的引導下,領取了免費或保費較低的贈險,在體驗期結束後被自動收取高額保費。一名來自深圳的消費者就表示,客服打電話推薦時表示完全免費的保險項目,在領取後一段時間就開始自動扣費,到其發現時已經扣款6次,共計235元。

          記者谘詢的另一名保險公司從業人員表示,正規保險公司的免費贈險主要為短期的意外險,而重疾險、醫療險這類險種由於保額較高、理賠風險高等特點,從保險公司自身風險控製和監管部門的要求來講,一般很少存在免費贈險的情況。這樣的贈險可能是保險公司用於吸引客源的噱頭,進而引導客戶在體驗期結束後付費續保或投保其他保險。此外,涉保險類的新型騙局也在全國各地高發,不法分子往往通過冒充保險公司人員,假借免費贈險、退保等借口行詐騙之實。

          事實上,此類行為可能存在誘導銷售、虛假宣傳等問題,已經引起監管部門注意,並多次出手整治。2020年12月,原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就“首月0元”“首月1元”等欺騙投保人問題,對多家保險經紀公司予以通報;2022年1月,原銀保監會發布《關於防範“套路”營銷行為的風險提示》,提醒消費者警惕“首月0元”“首月1元”“免費領取”等“套路保”行為。2022年3元,因設“1元保”套路消費者,“悟空保”被原銀保監會立案調查。

          “保險電話轟炸”頻頻出現,騷擾背後恐涉侵權

          而對於令曾先生感到不滿的電話推銷,記者也致電了泰康人壽保險公司全國服務熱線——95522,接線客服表示,如果消費者曾購買過該公司產品,或在一些網頁或軟件上瀏覽過相關保險產品廣告,泰康人壽保險公司就可能通過這些途徑獲取消費者的聯係方式,在後續安排銷售人員通過電話或短信進行聯係。如消費者不想受到打擾,可以致電客服熱線進行屏蔽處理,未來將不再收到來自該公司的電話推銷。

          保險公司這樣的做法是否合規合法?四川煒燁律師事務所律師程小航表示,手機號碼屬於個人信息,收集、處理個人信息須征得自然人的同意。在常規情況下,無論消費者是曾購買過公司產品還是瀏覽過該公司的廣告頁麵都並不等同於同意平台或企業收集、處理個人信息。如果未經他人同意,保險公司隨意收集、撥打電話,是對他人個人信息的侵犯,情節嚴重的,甚至可能達到入刑標準,構成犯罪。

          除了法律條文的規定,近年來,規範保險電話營銷的監管政策也層出不窮。早在2010年,監管部門就發布通知對保險電銷市場進行約束和規範。工信部也曾在2020年發文明確提出任何組織或個人未經用戶同意或請求,不得向其發送商業性短信息或撥打商業性電話。

          “電話轟炸”的受害者也不僅是消費者。“這種廣告會給我們起到負作用,會讓消費者感到厭煩。”一名保險業內人員無奈表示,一些不規範的電銷行為影響的不僅是消費者的工作和生活,也嚴重影響到企業乃至整個行業在社會公眾中的形象,致使一些消費者產生了嚴重的抵觸情緒,甚至談“保險”色變。(消費質量報全媒體記者 李靜瑋)